第二章:死而复生(1 / 2)

怀剑行 我予春风 1824 字 3个月前

天气冷,山路尤其难走,能净和能悟这一高一矮两人,一人背着尸体,一人提着两桶水,都走不快。因此过了将近一个时辰,他们才回到了寺庙里。

今日是初八,是个吉祥的日子,寺庙里的香客不少。能悟和能净二人因为背着尸体,所以不敢惊动香客们,因此都是走的后门。

二人回寺庙以后,都累得身子骨要散架了一样。

能净的水早就在山路上有意无意地撒了个干净,此时两只水桶里的水都已经见了底。

一回寺庙,他都顾不上累,赶紧跑到寺里的井里打了满满当当两桶水,以作偷梁换柱之用。

能悟则是赶紧跑去找他的师父,也就是这间山间小寺——成鹤寺的住持,旁人都换作他白荷大师。

白荷大师此时正在一间厢房里和一名年迈的香客喝茶讲佛。

只见白荷大师年过古稀,鬓发须白,连眉毛都夹杂了霜白的颜色。他穿着一身袈裟,手里捻了一串佛珠,在和香客喝茶谈论之时,神情非常平和,时不时浅笑一下,看着就慈祥和蔼,令人亲近。

二人相谈正欢,能悟却急急忙忙地冲了进来,走到白荷大师身边去,压低声音禀告了此事,白荷大师的脸色顿时就沉重了起来。

他立马站起身,闭眼庄严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对着那名香客告罪道:“我们寺里出了一点变故,贫僧得去处理一下,今天恐怕只能到此为止了,怠慢陈施主,请施主不要怪罪。”

那名姓陈的香客也站起身,尊敬地对着白荷大师做了个揖,说道:“今天和大师攀谈,感觉受益匪浅。既然大师有事,我也不便打扰,下次有时间再来讨教。香火油纸的钱,我已经吩咐管家给庙里的人了。”

白荷大师道一声谢,再次告罪一声,便赶紧跟着能悟离开了。

那名姓陈的香客则是走出了厢房,在几名仆人的簇拥之下,走出了寺庙,上了一顶轿子走了。

平日里白荷大师其实是不太接见香客的,但是今日却反常的和这姓陈的攀谈许久,能悟不免问了他一句道:“师父,这人是谁?”

白荷大师一边走一边答道:“陈琮民陈员外,原先是京城里头的官儿,现在告老还乡回到了山脚下的鹤门城。他幼年之时就和我有交情,现在回来了,自然是要来看看我。除此之外,他也对佛法有一些兴趣,因此我便和他谈起来了。陈员外府上富裕得很,若是经营得当,咱们庙里的香火钱就不用愁了。”

能悟闻之面色大喜,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好好把咱们寺庙修缮一番,再多买一些佛经收藏起来。”

白荷大师点点头说道:“是啊,咱们庙确实很缺这一笔钱。”

随后,白荷大师又问道:“先不谈这个,先和我说说你和能净去江边打水的事情。你说发现了一个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能悟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白荷大师。

白荷大师听过之后,不免又赶紧念了几句阿弥陀佛,摇头惋惜地说道:“世人争斗厮杀,致使生灵涂炭,罪过罪过。”

能悟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师父,你说这个人该怎么处理?”

白荷大师说:“先让我看看他,再做处

理。”

能悟一向最是听从白荷大师的,自无不可,于是他便和白荷大师一起走到了放置徐怀谷尸体的一间杂物房里。

白荷大师走到徐怀谷面前,拨开他胸口处的衣襟仔细看了看,确认是被一剑贯穿心脏而死,不免扼腕叹息。只不过在他看来,这尸体还是有一些疑点。

白荷大师困惑地皱眉,说道:“我看此人胸口的伤痕,不是新伤,应该有个好几天了,但是这人却丝毫没有腐烂发臭,竟然连尸斑都没有,真是好生古怪。”

能悟想了想,说道:“也许是天气太冷了,他又是在江里一路漂流下来的,因此还没来得及发臭。”

白荷大师点了点头,也觉得有道理,再仔细检查了一遍,徐怀谷确实毫无生机,才无奈地说道:“应该就是你说的那样吧。你和能净二人给他念念佛经超度一下,然后就找地方埋了吧。下辈子,让他莫要再做这刀剑的行当了。”

能悟允诺下来,白荷大师便又看向站在一旁的能净,问道:“我让你去江边打的水呢?”

能净连忙说道:“就放在房子外面,师父你尽管去检查。”

白荷大师走出房门,看了一眼旁边放着的满满当当两桶水,摇了摇头,一声不吭地走了。

能净摸了摸脑袋,好奇地问能悟道:“师兄?师父他摇头做什么啊?”

能悟答道:“就你那么点小伎俩,师父一眼就看出来了。”

能净不信,反驳道:“怎么可能?我刚刚在井里打的水,已经把桶给装满了。难不成他还能看出井里的水和江里的水有什么区别?他又不是开了天眼,我才不信呢。”

能悟提点他道:“你自己去看看桶里的水,装得那么满,怎么可能是走了那么长的山路提回来的呢?你若是打半桶水还差不多。”

能净猛地拍了下脑袋,这才恍然大悟,说道:“哎呀,大意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一茬,师父可真是太精明了。下一次我肯定不会犯了!”

“你说下次不会犯的,是偷吃香客的东西还是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