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水神庙(1 / 2)

怀剑行 我予春风 2057 字 3个月前

这天清晨,一行五人吃过了慧成连夜做好的饭菜之后,便稍微收拾了行李,即刻启程离开成鹤寺。

白荷大师离开之时,便把寺庙里日常事务都交给了弘成来打理。弘成平日本来就是负责接待寺里的香客,这雨下得这样大,香客是肯定不会有了的,他也有时间来处理寺里大小事务。能悟在走之前特意悄悄嘱咐过了弘成,让他多留心能净,弘成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交代过后续事情之后,一行人便开始启程了。正好今日天色赏脸,虽然依旧是下了雨,但还好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因此倒也还能勉强赶路,若是昨日那种雨,可就寸步难行了。

白荷大师是熟悉寺里和城里的路的,但是那条沿江的路已经被泛洪的芦花江给淹了,众人只得绕一条更远的路。又加上山路湿滑,白荷大师体力不济,预计还得在山林里过一夜,才能在第二天到达鹤门城。白荷大师下定了决心要去城里,并不怕这些艰难险阻。

“徐施主,我们走这条路,到山脚下的李家村投宿一晚,然后明日再启程去鹤门城,大概中午就能到了。你平时赶山路经验多,觉得如何?”

能悟手里正拿了一张地图,认真地询问徐怀谷的意见。

兴许是受了刚上飞鱼洲之时遇见的那一座鬼村的影响,徐怀谷对这种荒山野岭里的小村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只不过这次情况不同,他们一行有五人,又有上了年纪的白荷大师,因此除了借宿村庄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我觉得可以,但是最好还是小心一些。这种偏僻的村子人迹罕至,恐怕对外人并不如何欢迎。”

“徐施主有些多虑了,我们就是一群和尚罢了,借宿一晚不打紧的。更何况,还有施主和武成在,出不了乱子的。”

这句话倒是说在理上。徐怀谷现在虽然隐姓埋名,但是若真是把他惹急了,那就算是芦花江水神亲自来了,也得给几分面子。

抱着这种心态,一行人便继续赶路,终于在临近傍晚之时,来到了李家村。

这是一座典型的山中小村,零零散散的土坯平房,散落在山峦环抱着的一处谷地之中。这村子人口也不多,约莫三四十户左右。此时正值傍晚,有些小房子的烟囱里还有炊烟升起,是有人生活的迹象。

能悟见此,便带领着众人进了村。他找了一家看起来稍大些的屋子,走上前去准备敲门。但也就在此刻,那一间屋子的大门从里面被推开了,有一名妇人端了一只灰布盖着的竹篮,快步从屋子里走出来。

于是,这提篮的妇人便和一众人在门口相遇了。

妇人明显是被突如其来的一行人给吓了一跳,慌张后退了几步,退到门口,怀疑地看着几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能悟见她害怕,连忙和善地答道:“夫人莫急,我们都是山上的和尚。”

说罢,他指了一指自己和其余人身上的僧袍,以表明身份。

妇人看了一眼他,又扫视了一眼其他人,脸色这才缓和了下来。

能悟见她相信了几分,便又继续说道:“我们一行人本来是准备前去鹤门城,但是奈何原先那条路被水淹了,因此不得已走了远路。我师父年岁已高,不能在山林里过夜,因此想要在此处借宿一宿。冒昧打扰了夫人,不知道夫人能否行个方便,让我们休息一晚?”

那妇人犹豫了片刻,微微点头,似是明白了。随即,她便往四周张望了几眼,没看见村子里别的人,便赶紧说道:“先进来,你们赶紧先进来!”

于是一行人便在妇人的指引下进了屋子里。

这屋子里除了妇人之外并

无他人。待得一行人找地方坐下后,那妇人便立在一旁,既带着兴奋,又有些害怕地看着他们一群和尚,似乎是有什么想说的,但又不太敢说出口。

徐怀谷一眼就看出这妇人眼神的古怪,便多留了个心眼。

能悟从怀中掏出一两银子,递给妇人,道:“这是借宿的费用。另外,不知夫人能否可以给我们准备一些斋饭?赶了一天路,大家也饿了。若是可以,我们愿再出一两银子来买。”

妇人有些受宠若惊,收下了那一两银子,忙道:“一两银子已经绰绰有余,另一两银子倒是不必了。各位师父要斋饭的话,我这就去准备!”

“如此一来,多谢夫人。”

妇人又多看了一行人几眼,便退下了。一行人在大堂里坐下,卸下行李,稍作休息。

徐怀谷压低声音,问道:“你们不觉得这妇人有些奇怪吗?”

能悟和慧成都有些吃惊,摇了摇头,并不觉得有何奇怪之处。只有白荷大师犹豫了片刻,才说:“可能只是她见了外人,有些心慌,我见此人心地不像是坏的。”

徐怀谷不做评判,而是站起身来,走到了窗户边,往外边看去。

在朦胧的小雨中,徐怀谷又陆陆续续看见了几名妇人挎着竹篮,从有炊烟的房子里走出,都往同一个方向出村去了。而村子里的男人,却是一个都没见到。

刚才这名妇人也是,若不是徐怀谷一行人恰好到来,她便也是挎着那一只竹篮和这些人一样出村去了。

徐怀谷走到那妇人的竹篮旁,掀开面上的灰布一看,里面是几只陶瓷碗,盛了些饭菜,并无任何异常。恰巧在此时,那妇人也端了斋饭上来,看见徐怀谷打开她的竹篮在看,顿时涨红了脸,也不敢走近,也不敢呵斥,只是站在原地,似有些手足无措。

白荷大师给徐怀谷使了个眼色,徐怀谷赶紧便把灰布重新盖上了,说道:“我刚刚在窗外见着好些妇人都挎着篮子走了,因此有些好奇,夫人莫怪。”

那妇人连忙解释道:“最近农忙,男人们都在地里干活,她们和我一样,都是去送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