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将在凯瑟琳这里受挫的怒火发泄到沃尔西头上。和沃尔西一向不合的托马斯·霍华德与查尔斯·布兰登趁机落井下石,向亨利八世呈上沃尔西的罪状。】

霍华德和布兰登:......

【虽然是政敌趁火打劫,但沃尔西确实有满头的小辫子可抓,比如将关闭修道院获得的财产私吞,收受法国和西班牙的巨额贿赂。后一点其实不算大事,外国使臣被别国收买在当时是一种风俗,直到克伦威尔掌权时树立一个拒绝受贿的榜样,这种大规模骇人听闻的腐败风气才被遏制。】

亨利八世看向克伦威尔,微笑道:“做得不错。”

“愿为陛下效劳。”

【看到罪状的亨利八世怒不可遏地解除了沃尔西的公职。沃尔西还算聪明,立刻上交自己的财产,退出宫廷,保住一条性命。沃尔西倒台后,掌玺大臣的权力短暂交接到托马斯·博林手中,其他职位则由霍华德、布兰登等人瓜分。不过沃尔西贪财归贪财,但他确实好用,以至于此后亨利八世常常对议会的运转效率和各种事务处理的方案大感不满,数次在会议上公然讽刺廷臣们的提案。】

【生怕沃尔西还会起复的政敌们绞尽脑汁寻找沃尔西的罪状,最后以他曾密谋要将安妮·博林流放的罪名将人逮捕。】

【1530年,伦敦塔中的沃尔西还未等到法庭的审判就病死在狱中,倒是免于一场折磨。】

【一代权臣惨淡落幕,不过这只是一个起点。】

【沃尔西死后,亨利八世又将国玺交给自己的好友托马斯·莫尔,并将离婚的事情委托给他处理。】

【对于亨利八世的这一举动,up只能说他将一件本来就复杂的事交到一个最不希望它发生的人手中处理。】

【作者有话说】

1:出自《都铎王朝》片段

亨利八世:掌玺大臣一杀成就达成。

第18章 安妮·博林(7)

亨利八世的脸色并不好看,不同于之前被踩住痛脚的恼羞成怒和无能狂怒,他现在是真切感觉到一丝痛苦和悲伤。

托马斯·莫尔曾是他极好的朋友和尊敬的学者。他始终无法明白莫尔为什么不肯放弃他的坚持,哪怕只是敷衍一下进行宣誓即可。

在场的人中也有虔诚的天主教徒,但面对威胁时,他们还不是连犹豫都没有就宣誓信奉新教了吗?!

【说起托马斯·莫尔也许大家并不很熟悉,但说到“乌托邦”肯定人尽皆知,《乌托邦》的作者就是托马斯·莫尔。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凯瑟琳的同情者,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不过最后一点才是他无法接受亨利八世离婚主张的原因——亨利八世为了离婚的做法和他的信仰背道而驰了。】

【1531年,克莱芒七世又一次驳回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此时安妮·博林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在宫廷和民众面前,她俨然已经成为宫廷的女主人,哪怕王后依然在位。】

【而真正的王后凯瑟琳被亨利八世逐出宫廷,且被禁止与女儿玛丽见面,除非她同意离婚。】

【面对亨利八世的步步紧逼和各种羞辱手段,凯瑟琳咬紧牙关不愿松口。离婚案迟迟得不到进展,屡次被教皇驳回申请的亨利八世忍无可忍,开始寻求另外的出路。】

【他先是向各大院校学者征询离婚意见,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便开始思考怎么能绕过教皇和教廷解决这桩案子。这时候,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教的思想不可避免传入英格兰。早年间,亨利八世怒斥新教思想,写书怒喷马丁·路德,因此被教皇封为“信仰捍卫者”,现在,他摇身一变,从新教理论中发现了光明的前路,转而支持新教。所谓风水轮流转,不过如此。】

亨利八世脸上一阵抽动,似怒似笑。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之前掌权的沃尔西虽然是教廷亲封的枢机主教、罗马教廷使者,甚至在亨利八世支持下有意争取教皇之位,但他本人对待新教思想和新教徒有一种诡异的宽容态度,只要不闹到他面前,沃尔西对于流传在民众中的新教书籍和秘密活动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与之相反的是新任掌玺大臣托马斯·莫尔。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同时也是坚定的天主教徒。在他的观念里,他可以同情那些因为亨利八世发动战争而死去的人,也可以同情因为圈地运动流离失所的农民,但不能接受有人冲击天主教的信仰。他知道教廷确实有弊端,但认为这些可以靠教廷内部改革解决,而不是由一群异教徒发起所谓的改革。当亨利八世的信仰转变时,注定了他和托马斯·莫尔会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