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孙家的说词(2 / 2)

县令疑惑这又是什么事儿,还是与他有关的事儿,他有什么事儿需要孙家人提醒。

孙老爷看了看周围说:“隔墙有耳。”

“孙兄但说无妨,在这衙门中,本官还是能确保,没有本官开口一个字都传不出去的。”

孙老爷还是压低了声音说道:“孙某听县尊大人说县城里的火是人为,孙某觉得不妥!”

县令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哦!不知孙兄此话何意?”

孙老爷摇头说道:“县尊大人担任安平县令已有些个年头了,以往考绩可是则优?孙某没猜错今年又是三年头了吧!大人可想过县城出了大案子,是否会对大人的考绩造成影响。所以孙某才觉得不妥。”

县令面色不大好了,他一个芝麻小官论人脉关系还真赶不上这几年蒸蒸日上的孙家,孙家这些年就是有人撑腰才发达起来,以前也就是普通商户。难不成孙家听到什么消息了。

县令眉头紧蹙的问道:“确实是又到了三年头,本官知道孙兄人脉关系交广,可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孙老爷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说道:“风声倒是没听到,孙某也只是觉得县尊大人好,孙家在安平也安稳。

孙老爷又指了指天说道:“上面的意思孙某可不敢胡乱揣测,孙某只是提醒县尊大人,辽国和女真人一直交战,虽说规模都不大,辽国可是败多胜少,辽国在于势力雄厚,可女真人战力确实不俗,两边这么一闹腾!”

县令懵圈了怎么又扯到辽国女真交战上去了,但他也打断认真听着。

“两边这么一闹腾,也闹的我们大周朝廷上下也跟着不消停,孙某听说已有双方使节到大周朝堂了,这时候圣上和朝堂大老爷们心气都不顺,焦头烂额,这时候有什么地方出了大事,这个大事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事了。”

县令心一惊,是啊,什么事儿都要赶时候,现在辽国对大周施压,女真人定是拉拢大周共同对付辽国,朝堂上肯定乱套了,现在什么大事儿小事儿都不如没事儿。

县令说道:“使节到访大周这事儿本官也有所耳闻,孙兄能说这番话有心了,这份情义本官记在心里,多谢孙兄特意提醒。”

孙老爷摆手一笑说道:“哎,哪里哪里,县尊大人客气了,可能是我多虑了。县尊大人一定比孙某一个生意人想的周全,孙某就是这么一说,县尊大人心里定是有数的。”

“哈哈,孙兄这是不与本官见外才和我说这些,谢还是要谢的,心意本官领了。”县太爷脸色变了几变,又镇定的说:“那孙兄慢走,本官就不多送了。”

“县尊大人留步。”孙老爷出了县衙后背都湿透了,长出一口气,他看见县太爷听到考绩后的脸色变的不好,估计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人为纵火就要变成天干物燥,不小心走水了。

从新回到正厅,县令对师爷说道:“孙老爷说的事儿,师爷是什么看法?”

师爷一直听着孙老爷和县令对话,这时听了县令问话说道:“不知大人问的是,建牌楼之事。还是其它事?”

县令眉头紧锁说道:“那就,都说说看吧?”

师爷不慌不忙的把手从袖口里抽出来,捋着三撇山羊胡,他袖袋里有孙老爷身边那个叫孙武的下人,偷偷塞给他的银票,面额不小,那人就在他耳边留了一句话,我家老爷喜欢风平浪静,就完了。

建牌楼之事大人是已经答应了,那就没必要再多给他一个小小师爷送钱,那建牌楼只是幌子了,看来孙老爷的意思就是不想县城出乱,也就是县城火灾之事儿不要闹大。

孙家这么做为了什么,县城的火是否会与孙家相关,他一个师爷只管出出主意,破案与否,那就是别人得事儿了。

师爷思考一下缓缓开口:“牌楼之事对大人对孙家都是好事。大人为孙家扬名,孙家替大人解决了灾民安置问题这是好事儿,至于烧毁的百姓屋舍重建问题,老百姓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

县令摸着钱匣子笑了,花多少钱给百姓就要看他心情了。这么多银票剩下的都是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