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2 / 2)

这年月粮食金贵,家里可以没钱没银子,只要有粮就能活,粮食还是已货易货的抢手货。

王浩做饭被家人们认可,并不是手艺多好,而是花样比较丰富,吃的粮食依旧是杂粮为主。

在外面吃,是要花钱的,馒头饼子这样的细粮费工费时。

乡下人闲暇时间里也会换换花样做吃食,也会磨粉做面食改善一下,只是磨出来的面粉往往都带着麸皮。

对于王浩来说真是一言难尽,那是麦子了只脱了硬壳,带着粗皮一起磨粉,之后又加谷子,谷子里还要加一些杂七杂八的底价值杂粮。

主打的就是量要多,不能把人的嘴养刁了,既改善伙食的同时又不放过任何一个浪费的机会,磨出来的东西好吃与否不要紧,正确的还是一个省字。

所以后世有了玉米,有了棒子粉,听起来棒子粉应该是玉米粉的意思,毕竟玉米棒子玉米棒子的叫着。

棒子粉是玉米粉无可厚非,实则不然,棒子粉主料是玉米不假,但里面还掺杂了一些其它粮食。

棒子粉字面上很有趣,在王浩看来字面有几种意思,玉米个头大像个木头棒子。粉,还有捣碎意思,代表的是一种粗粝粗俗不够精细的意思。

也就是说棒子粉在理论上还是杂面良粗粮,玉米粒上有一层表皮影响口感,给玉米脱皮会流失一部分,所以在没有工业化和有吃不完的储备粮前提下,一切都会在浪费前面被简洁化。

当然了后世粮食种类相对比较丰富,经过精心配比出来的杂面粮远远比纯玉米面味道还要好,所以穷苦普通百姓还是存在着简朴不浪费的习惯。

只吃纯麦白面粉那是大家大业的大户人家才能吃了,普通农户也这么干那就是造孽了。

所以在唐宋这样的朝代,普通农户想造孽的吃一顿纯麦面的后果可想而知,可能是接下来很久都要吃不饱,要饿肚子了。

毕竟,产出,税负后,留给自家的粮食基本都是谷子糜子豆子这样价值底的杂粮,即使用杂粮缴税,价值底的可怜实在是不划算,只能用麦子一类的好粮缴税。

留着不值钱的杂粮自己食用,所以农户想吃麦子就要,籴,粜,一个是入,一个是出,出售手中的粮再去购买麦子中间会损耗一部分利益,所以正经过日子人没有这样干的,会被人当笑柄拿来做典型。

所以以前磨出来粗粮的棒子粉,会有较硬的粗皮吞咽时还会有辣嗓子之感,就是这样粗陋的吃食,小孩子们还是欣喜欢跃的不行,吃饱了还要揣兜里拿着当零食吃,物产的匮乏与稀缺王浩表示无能为力,他还只是个孩子!

现在王浩身边的这些大小伙伴们就对明天中午馒头饼子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

敲定了回来晚了就让二伯娘做饭,生怕李曼反悔,王浩赶紧去找二伯娘。

说出来意,是嘱托晚饭的事儿。

二伯娘一听此话,看王浩有点脸红不好意思的样,就带上了些责怪:“你这孩子孩子咋还跟二伯娘客气,一家人,二伯娘多做些你们回来一起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