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和李14父子关系早就有了嫌隙,历史上清军在崇祯十七年入关后,多尔衮说如今大局已定,你可以先回去了,老二在北京等老三来换,于是李14先回沈阳然后从沈阳带着老婆孩子历时四十天在崇祯十八年即1645年二月十八回到朝鲜。
两个月后李14就暴病身亡了,随即李倧又将昭显世子的老婆姜氏以谋逆罪赐死,三个儿子流放济州岛,数年内两个死掉,第三个十几年后才被赦放,而当时的朝鲜的领议政金鎏就因为反对赐死姜氏被罢职,而后金自点继任。
历史上昭显世子是得清廷同意,所以是拖家带口回来。
但现在则不同,他和老二李淏是随军入关然后在溃败中走失被明军俘虏,而后偷偷送了回来,老婆孩子都还在沈阳呢。
于是乎蝴蝶效应就开始了,首先李倧不用亲手毒杀儿子了,也没必要也够不着赐死儿媳妇和流放三个孙子了,毕竟都还在沈阳那边,因此金鎏也不会因反对赐死姜氏而被罢官。
在这顺便说一下金鎏,他是仁祖拨乱反正的功臣,所以也是亲明派,但也因此官途相当不顺,被各种弹劾和排挤,曾经几次被罢免,其中一次便是因为丙子胡乱(即皇太极二次入侵朝鲜)与其子应对不力令朝鲜大败,事后背锅下台。
其子金庆征当时以检查使守江华岛,因为当时清军逼近南汉山城,很多王族及大臣家眷都躲在海中的江华岛,据说金鎏以为清军无法渡海,才举荐儿子去守岛的,谁知道结果自己没守住南汉山城,儿子也没守住江华岛,致使全岛王公及大臣家属被俘,金鎏的夫人,儿媳妇,孙媳妇都自杀殉节,孙子还被清军俘虏掠走。
事后,群臣要金庆征以死谢罪,李倧看在他是金鎏独子份上不忍心,但终究拗不过群臣的坚持,最终金庆征被处死,金鎏被罢官。
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也就是历史上清军入关的时候,因为参与处理沈器远谋反案,他被封宁国功臣,复拜相,但他不出仕,又被弹劾随即免官,至今年也就是崇祯十八年二月第三次被任命为相,赞同立李淏为王世子。
历史的轨迹有的改变,有的还一如既往,如今是崇祯十八年了清军没入关,但金鎏还是如历史的时间点这个时候第三次拜相了。
而且不会发生他因为反对赐死姜氏被罢官,但如今昭显世子死了,他一定如历史上一样支持立李淏为世子的。
只是现在,李倧虽有立李淏为王世子的心思,但并没有任何行动,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
因为历史上李淏回来是得清廷允许的,也是拖家带口回来的,但现在,他是偷偷被明廷救下送来的,清廷根本不知道,甚至还以为他俩死在乱军之中了呢!
假若知晓李淏或者跑回朝鲜老家了,你猜清廷会怎么做?
大家心知肚明,所以李淏回来是个绝对的机密,知之者寥寥无几,皆为李倧信任的近臣,金鎏就是其中之一。
可这么藏着掖着也不是个好办法啊,如今大明能直起腰了,而鞑子却被揍残了,咱们不得趁机做点什么么?
能做啥呢?朝鲜现在国库空虚贫困潦倒,军队更是不值一提,能打敢打的早在数年前的丙子胡乱死光了,余下连民带兵都被鞑子给掠走当奴隶当炮灰去了。
再者说了,别说没兵没将,就是有也没钱养了。
而且更让他如履薄冰的是,清军虽没在朝鲜其他地方正式驻兵,但在汉城却有一支数百人的军队,当然他名义上不是军队,类似后世的大使馆啥的,但真正目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监视朝鲜朝廷。
这股力量在汉城无法无天横行霸道的很,然则朝廷上下虽怒却不敢言!
富贵险中求,既然受不了大清爸爸的欺辱,心怀大明爸爸,那就得未雨绸缪一些事宜,于是李倧召集近臣开始密谋该如何如何?
但也没密谋出个屁来,毕竟刚开始的时局还不明朗,满清不过一场大败而已并不能说就废了,明廷也不能因为一场胜利便就吃定满清,而且还不知明廷那边的意思呢,所以不敢擅动。
这个时候李淏突然想起在北京见大太监时,他曾给自己说过一句话,待时而动,听令行事。
李倧等人一听这话,嘿,明白了,看来明廷那边已有安排,自个只等信就行了!
只是等待是漫长的,过程也相当煎熬,因为在这期间大清爸爸又伸手了。
多尔衮宁远大败,然后偷偷入关想偷鸡不成还蚀把米,军队损失惨重不说,物资也匮乏至极,这个时候想问沈阳要粮草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沈阳的粮草储备都在先前拿给他入关之需了,而且还眼睁睁等他入关之后给沈阳补给呢。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锦州数万大军饿肚子穿薄衣过冬吧。
也就是说在去年大明京畿闹饥荒的时候,锦州的多尔衮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只是明廷有常宇到处坑蒙拐骗缝缝补补,但是人家清廷有干儿子补给啊。
多尔衮就让朝鲜提供,即便他刚惨败,但李倧也不敢拒绝,毕竟那会儿多尔衮虽惨败,但明廷家贼之忧火烧眉毛呢,谁还不知道时局走向呢。
直到李淏被送回来之后,加上明廷那边捷报不断,大太监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将内患扫的七七八八,李倧就觉得是时候干点啥了。
能干啥呢,啥也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