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跳级(2 / 2)

心魔传说 西瓜鱿鱼 2660 字 3个月前

第二门测试卷是数学,这份数学卷子的难度要比平时高考难度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有大量的超纲题,这难不倒张喆。超纲学习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技能,只有超前学习,甚至用大学的数学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加上张喆平时口算能力突出,记忆力又好,很多做题甚至不用计算,莲草稿纸都没怎么用,一份卷子在四十五分钟就结束了。他的大脑高速的运转着,每读过一道题就在大脑中进行着高速的计算。

一般的学生在做题时,最大的问题是将大量的时间用到了计算上,这和平时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做完题就放到一边,甚至不再看一下。张喆不一样,同时用几个方法做完后,还要在脑子里再复盘一下,有时候,所谓的技巧其实就是最笨的办法。

数学老师拿着自己可能都无法完全完成的卷子,皱着眉头,在那里仔细地对着答案,甚至拿出草稿纸不停地验算,从鸡蛋里挑骨头来看错误在哪里。

第三门测试卷是语文,张喆首先打开作文,大概酝酿了十分钟左右,就开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他的写字速度在平时进行了加强练习,又好又快。这个平时学生们容易忽略的技巧被张喆给拾了起来。答语文,笔速很关键,不仅能够挣卷面分,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省时间进行思考。

做完了作文题,张喆开始答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两个类型就简单了许多,基本上读完就答。阅读理解是很多人的拦路虎,其实主要的问题是阅读量太少,张喆在最近两年,按照张田昕提供的书单,已经读了大量的中外名着,甚至一些枯燥的小众文学也有涉猎。常年的积累让他的理解能力要比普通的学生强得多。做完了语文,校长建议午饭后再进行评估。

一早上紧张的答题,张喆的体力消耗也比较大,他一个人到了食堂,打了两个人的饭量,不顾周围学生惊奇的眼光,大口的吃了起来,吃完了又打了一份小米粥,一口气喝得干干净净,然后才摸着自己圆鼓鼓的肚皮,感到舒服了许多。

张喆没有午休的习惯,他就在学校里转了转,县里的高中环境是镇里初中没法比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在县里更加突出,这里整齐的宿舍,高大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操场,镇里的孩子只要来县里的时候才能见到。

就是食堂也不一样,好多的窗口让学生有很多的选择,营养上就要比镇初中好多了。好在张喆在饭菜上不讲究,只要能吃饱就行。

下午的考试就不太紧张了,对于校长来说,只要数学和英语达到了要求,其他的学科就不会太差。

校长因为教育局有会,就没来参加,还是闫主任主持,数学老师本来可以不参加,但是他还是来了。早上的评估,张喆得到了一个满分,他就格外重视,本来今年他带的班里有个数学尖子,结果考试的时候太紧张,没有正常发挥,只得了一百三十分,在市里和省里来说,在好学生的队伍里只能算平均分,至于数学状元,那就差得远了。给校长打包票,结果食言了,虽然校长没有说太多的话,但是他能够看到校长的失望。

很多好学生最后在考场马失前蹄,主要是心理素质,这也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好学生被捧得太高,心理压力比较大,在考场上不能正常发挥,这其实很正常。这样就让很多的好学生错失了机会,这是老师和家长给学生的双重压力导致的。

下午的评估张喆同样是快速答题,交卷,接着做下一份卷子。没有任何悬念,张喆用他的速度和准确率给各科老师一个惊喜。

大家都非常满意,一致同意张喆跳级,并在高二参加高考。闫主任看着这些老师喜悦的表情,知道他们心里都打着小九九,如果张喆能够考上理科状元,那明年的奖金都有保障了,如果能够考上一流大学,甚至清北,每人一万元的奖励可是很刺激的。

下午教育局的会议校长都心不在焉,心里一直牵挂着张喆的成绩,最后收到了闫主任的微信,“校长,通过测评,数学满分,物理、化学满分。”校长露出了笑容,连看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都觉得顺眼了许多,领导的长篇大论听起来都悦耳了许多。

散了会,校长找到教育局长,汇报了今年的学校入学情况,顺便提了一下张喆的情况,教育局长非常支持,如果明年能够出一个省状元,给校长记一大功。连着几年,县里的尖子生都被市里重点高中和私立高中给挖走了,如果能够出一个状元,这对全县的教育都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张喆,没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和这么多人相联系着。不过教育局长也没有被校长的汇报冲晕头脑,今年不还有一个数学状元给泡汤了。

校长尴尬地笑笑,说这次不会了,连市里的重点高中都来挖这个学生,最后还是学校做工作,留在了县高中。这时候,给自己脸上贴金,肯定错不了。要不,学校教学楼的改造工程可能又要搁浅了。

连续好几年,县高中的状况非常尴尬,一是生源被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给瓜分,还有虎视眈眈的私立高中,二是老师,最近,学校一个优秀教师被私立高中以买断工资的方式给挖走了,一次性给了退休前二十年的工资,还提供一套房。好学生,好老师都走了,县里的高中怎么办。

校长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画大饼,谈感情,到师范大学去抢人。难啊,如果有一个市状元,甚至是省状元,那就会一炮打响,这个成绩能够一下提升学校的声誉,最起码,在县里要政策的时候,腰杆子也能挺得直啊。

张喆啊张喆,你可要争点气,整个学校都和你分不开了。

评估完后,张喆直接被分配给了高二火箭班。火箭班实际就是重点班,只是政策不允许,大家就变通一下,叫火箭班。在这里,都是各个班里的好学生组成的,配备的是学校最好的老师团队。

可惜的是,即使火箭班,如果底子不行,上天都很难。

张喆的到来,直接让班里炸窝了,这些学生互相看不上,虽然在市里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在县里那是天花板,学校宠着,自然眼睛都看到天上去了。

大家都不知道张喆是何方神圣,但是评估成绩出来后,快速的传到了班里,一些学生还主动要来试卷,决定做一下试一试自己的水平,结果哀鸿一片。如果这是高考试卷的话,他们将全军覆没,最好的学生可能勉强可以上一本。

按照张喆的要求,又坐在了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他的同桌,是个女生,叫田静。人如其名,安安静静,甚至张喆坐过来了,也只是看上一眼,又低下头看书了。

这正合张喆的脾气,他向田静微笑了一下,也在全班同学的瞩目中,坐了下来。打开书,开始了学习模式。

张喆不知道的是,田静,正是这个班里的学霸,这两个人恐怕在学习成绩上要龙虎斗了。

田静,家境优越,父亲是县里一个工厂的老板,也是县里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生产铸造件,这个在别的地方处于淘汰产业,但是在万泉县,却是县里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田静从小争气,从来就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中上高中,本来也是要去市里高中,但是母亲舍不得孩子离开自己,同时县里高中做了很多的工作。对于田静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她一直认为,在哪里都一样,关键还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