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妖怪野寺坊(1 / 2)

极道天师观 飞星恋晨 1851 字 8个月前

野寺坊,十三大妖之一,在日本百鬼夜行的传说中排行十六。野寺坊生前居住的寺庙也有了他的怨念,所以,如果有人寄宿这个寺庙,野寺坊就会咬断旅客的喉咙。

在传说中,野寺坊这种妖怪是由和尚变成的,他有着非常凄惨的经历,生前穷困潦倒,居住的寺庙没有人上香祈福,也就没有烟火钱。所以,他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如果一个寺庙无人祭祀,香火一直冷冷清清,最后这个寺庙会被荒弃,变得杂草丛生,破败不堪。而在这样荒凉的寺庙里的住持也会郁闷而死,他孤单的灵魂在这片寺庙的上空凄凉地萦绕,这个妖怪便是野寺坊。说到底,就是一个抑郁的僧人耐受不住孤独和贫穷,死后怨念不散,凝结成了恶灵,开始害人。

因为他生前是寺庙的和尚或者住持,所以这种妖怪的模样和普通的和尚差不多。但是因为他们来自破败不堪的庙宇,所以身上总是穿得烂烂的,说到底还是穷困潦倒所致的。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生活落魄的野寺坊,也是一样的,成了怨灵害人。

至于变成野寺坊的僧人,并不是德高望重的僧人。而是成为了僧人,但依旧摆脱不了对女人或者金钱的迷恋,所以被非常多的寺庙所排挤,最终只能流落到荒废的寺庙中去,而后随着寺庙一同变成了妖怪。如果,出家人真的能做到六根清净就算不会羽化成仙,那也不会成了十恶不赦的妖怪。野寺坊说到底生前就是个恶僧,属于六根未净的恶徒。

野寺坊还有个池塘内撞钟的传闻,相传,在日本的古代和尚也是要每天撞钟的,有一天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人把寺庙上的铜钟偷走了。但是偷到之后被其他人发现了,于是在逃跑的过程中,他将这个大铜钟丢到了池塘里。还是这个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平时比较贪玩。有一次方丈要求他去做一份工作,但是他却偷偷地跑出去和附近的孩子一起玩耍。但是等到方丈过来问询的时候,他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再后来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羞愧难当了,于是便投入池塘。从此以后大家都能听到从池塘里传出来的撞击大钟的声音。镇里面都在流传说小和尚的鬼魂在夜里撞钟。

说不准,野寺坊什么时候会出来,对着我的喉咙来上一口。

我着急了,在野寺坊的来回逡巡,却又找不到出口,不知道怎么办?毕竟,我进入了人家的地盘,只能被动在里面坐牢。就算对外边的事情在担心,也无济于事。

没办法,既然我已经着了野寺坊的道,就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了,虽然,我不想认命。但是,我实在是不愿意就在这里干等,可是除了等着能做什么呢?我在野寺坊的寺庙里来回逡巡了几圈以后,还是在寺庙院中的石凳上坐了下来,好像又被果仙人禁锢在了他的沙盘内一样。

正在我无措之时,突然听见了有人敲击大钟,钟声不断而且沉闷,不像是在空气中回荡那样干脆。

不过声音是真的存在的,我只能寻迹着声音找去,原来是在寺庙后的那个小水池里。我突然想到了野寺坊敲钟的传说,原来野寺坊寺庙内有僧侣在水里敲钟是真的。

我走到了小水池的边上,冲着水池喊了喊:“野寺坊,你在里面吗?我知道,野寺坊的冤魂不止是一个,主形在外边,寺庙里肯定还有野寺坊的灵体。你总在这里敲什么敲,出来。”

可是,水池内的野寺坊灵体根本不搭理我,还在水里面自顾自地敲钟,铿铿的钟声从水里传来,让我倍感不适。差点相信了野寺坊只禁锢我的鬼话了,邪祟的话不可信。生前是僧侣又怎么样?出家人不打诳语的话,在野寺坊这样的恶僧格言里,那就是一句废话。

不行,我不能再听他的钟声了,越听我越不安不适应,赶紧捂住了耳朵,可是,铿铿的钟声带着一缕缕怨气还在干涉着我的意志力。虽然,杀伤力不强,但是侮辱性极强,搅得人心神不宁。我得赶紧想办法把这个钟声给对抗掉,不能任由他干扰我,想个办法对付这接连不断的妖音。

我提起了碎生宝剑,想要注入道力往水潭里面打入道气斩,可是,我却发现我现在身在野寺坊的寺庙里,被他的妖力所约束。我根本施展不出来我的道力,就好比我被固定住了,就算我有惊天的力量也使不出来。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因为根本动不了,没有施展力量的空间。

可是,也不能任由野寺坊敲击妖气之钟干扰我的心神吧,想了想,对了,既然你能用妖音干扰我,那我也可以诵读道经,反过来影响你。既然,你囚禁我不让出去,还在这里用妖音干扰我,那我也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就跟楼上的咚咚咚乱跳乱搞,我在下面反震上面一样。

于是,我盘膝而坐,闭上了眼睛。既然你用钟声阴我,那我就诵读道经反过来干扰你。

从道经第一章开始,不仅安神更让反过来压制对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