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动向一向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皇帝突然下旨各大都护府,更是要挑选官员和书院学生前往各地负责迁移百姓安顿之事。
本来这没什么,但当得知只要去三年时间,会来后就率先录用。要是留在当地,凡是治下超过万人的聚集地,都将置县管理,而他们就是第一任县令。
这下彻底点燃了书院学生们的热情,去当不当县令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事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各大都护府是什么地方?
不知道的人以为之事大唐的治下,但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他们当然知道大都护府的内情,那是大唐羁縻州。
什么事羁縻州?
那就是汉族人口稀少,外族众多,朝廷管理困难。大多时候都是地方自治,只要承认自己是大唐治下就行。
这样的地方,大唐虽然会驻军,但民政方面根本就是一团乱麻,什么事情都有。治下还有不少小国,他们名义上奉大唐为主,在保有一定军队时还全面管理自家国内,和国中之国根本没什么区别。
要是以前,大家也没想过会在那里置县,大多是都是军管,当地势力只要定时给与岁供,就两方相安无事。
但现在,特别是最近一年时间内,各地突然涌入大量汉族青壮男子。在当地驻军的安排下娶异族女子为妻,成家立业,划分土地,落户地方。
短短时间内,就有五十万青壮进入羁縻州。在这些人成亲之后,加上他们娶的至少都是三个以上女子,而这些女子在成亲后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大唐户籍。
这样一来,各地等于一年之间里就出现了将近两百万以上的人口,还是真正的大唐户籍。
虽然官府在统计时,只在意青壮汉族男子,和归顺多年的异族男子。但就算如此,数百万人的治理还是让各大都护府焦头烂额。
现在,陛下挑选官员和书院学生前往各地,就是为了治理这些人。
这件事很多官员也是刚刚清楚,虽然知道这一年内大唐不少人涌入边地。但谁也没想到一下子会涌入这么多?还都是青壮男子。
这些人就是一家的顶梁柱,在当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后,不出多少年,就会繁衍开来。
不出意外的话,二十年后,就凭这些青壮男子,各大都护府,就至少会拥有汉族人口三百万以上,五十年就能拥有近千万人口。这还是不在增加迁入人口的情况下。
要是每年还要流入人口...........
别急,容我先算一下!
但众人算来算去,都他娘的给惊着了。
凭着这五十万青壮的汉族人口,只要不发生战争和大量的伤亡。羁縻州?去他娘的羁縻州。
二十年后,这里将彻底成为大唐的边地州县,五十年就能大治,百年时间和大唐内地有什么区别?
异族人?呵呵,到时候拥有大量汉族人口的当地,哪还有什么异族人?
但这些个都护府是不是有些狠了?
五十万汉族青壮,竟然每人至少三个异族适龄女子?这他娘的是将异族男子杀绝了还是怎么得?
这样下去就不怕造反?百年之后还会不会有异族存在?
反正,所有人都意识到了。
只要去了各大都护府,就绝对能大展抱负。更何况陛下还启用了大汉时期的西域长史府统管全局。
各大都护府也建立都护长史府接管民生政务,算是彻底将军政分离。
官员们还罢了,毕竟他们做官做的好好的,谁愿意去那偏远的地方?
但学生们就不同了,在房玄龄现身说法后,一个个被挑逗的就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嚷嚷这要去边地为国效力。
不让去还不行,是瞧不起老子怎么地?
不行比比?文的,武的,随便来!
李纲知道后差点被气死,但学生们已经被煽动起来,他虽然为书院祭酒,但也不能彻底安抚学生们。
最后好说好歹,他更是直接一刀切,凡是没有毕业的学生想都别想。去的只能是临近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在家赋闲,却想要一份前程的学生。
也就是说,这次不限书院在读学子,凡是书院毕业的学子都有机会。
虽然有人不甘,也只能如此,毕竟他们还没有毕业,就算书院答应,家里也不可能答应。自己能进入书院已是不易,要是因此辍学,恐怕家里能打死自己。
之后只能看着快毕业的学兄们兴高采烈,而他们只能羡慕嫉妒恨!
但不是说所有人都能去的,想要去还要经过考核,毕竟朝廷要的人是有数的,要是所有人都涌了过去,到时候朝廷兑现不了诺言,岂不是打朝廷和陛下的脸?
朝廷是要脸面的,所以,为了公平公正,只能考试,合格的就去,不合格的也别怪谁,只能怪自己学业不精。
本来这事也就这么定下了,但随着消息传播,地方上不乐意了。
为什么不乐意?
当然是绝得不公平,书院怎么了?嗯,我们承认太白书院是大唐第一书院。但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啊!
地方上的书院就不是书院了?那也是大唐的孜孜学子啊,朝廷有这样的好事,竟然只想着太白书院?这怎么能行?
我们不同意!
于是,在皇帝和朝廷大佬们目瞪口呆中,请愿的奏折就像雪花一样飞向太极殿。不足一月时间,大唐只要是有书院的地方都上了请愿文书。
上面没说别的,就是问朝廷,这些学子是不是大唐的学子?是不是大唐百姓?为什么朝廷厚此薄彼,只想着关中的太白书院,却将地方上的学子撇之在外?
这还是言辞温和的,一些资历老的,或者为人刚烈的官员,直接就大骂当朝的宰相们懂不懂治理国家?要是不行他们上也行!
这可把房玄龄等人鼻子都气歪了,这都什么人啊!还不行你上?宰相是那么好当的吗?于是大笔一挥,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待着吧,省的看见了膈应。
但这件事却不得不处理,毕竟他们说的也没错,总不能将地方上的学子排除在外吧?这成了什么样子?搞不好还会形成地方和长安的对立,这可不是好事。
“你们都说说怎么办吧!这件事必须马上,立刻解决,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乱子。要是被那些老东西打上长安来,朕的脸面和朝廷的脸面算是丢尽了。”
作为皇帝,李世民也头疼的很。
之前根本就没想到这一茬,谁能想到地方上竟然反应这么大?不就是去那人都没几个的羁縻州为官吗?一个个都至于吗?
要是让地方知道皇帝的心声,他们会肯定地点头说:至于,当然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