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廷对(2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695 字 3个月前

尉迟敬德的回答,被大家自动忽略了。

因为末将只对军职高的人自称,李代没有任何职务,尉迟敬德自称末将,是不合适的。

李代让尉迟敬德把右臂横放,对着那人说道:“鄂国公的这条手臂,大人能不能闯过去?”

“当然能。”

李代呵呵笑道:“那大人能不能走过去呢?你可以走一走,试一试。”

那人望着尉迟敬德,那条比他腿还粗的胳膊,不吭声了。

可依旧有人不服。

“若有人心中不忿,即使走路,也是可以闯的。”

“是啊!闯不只是行为,还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心态啊!”

大臣们恍然大悟,差点被李代带进沟里。

李代依旧微笑着说到:“这位大人,请说说本王是什么心态?”

这可不好回答了。

怒发冲冠,义愤填膺?怒火中烧,怒不可遏?怒火冲天,疾言怒色?

词倒是不少,用哪个,这么用却是个问题。

人不在当场,不管说什么,怎么说,都有栽赃嫁祸之嫌。

王珪老当益壮,天不怕,地不怕,二两骨头,也该拿来当秤砣。

“王爷因女婢冬梅,心中当然不快。行为莽撞,也是人之常情。”

老头还挺讲究,说的文绉绉的。

李代却不依不饶。

“本王为何不快?冬梅何事会令本王不快?本王与冬梅有何关系?冬梅凭什么能让本王不快!?”

这下糟糕了。

齐王李佑凌虐冬梅的事,是皇家丑闻。

牵扯到的人太多,谁也不敢胡说。

李代现在一连四问,问的各位大臣,无言以对,俱不敢胡乱搭话。

李世民不想把丑事揭开,更不想把李佑牵扯进来。

便给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

长孙无忌会意,立即出声言道:“福王殿下没有闯进德妃殿,这件事已经清楚了,下面说第二点,福王...”

老阴货,用你冒头和稀泥。

李代不等长孙无忌说完,便大声说道:

“所谓事出必有因,有一才有二。”

“这第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不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怎么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

“我看,还是讲个清楚明白,对大家都好。”

“本王一向洁身自好,无端被人泼脏水,缩头断尾,岂不让人耻笑!”

“是非对错,总要有人承担,各位大人,觉得本王说的可对?”

完了,李代不依不饶,继一连四问之后,又是一连三枪。

第一枪,直指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第二枪,对准阴德妃和齐王李佑。

第三枪,就是面前的文武百官。

都是浸淫官场的老家伙,瞬间就明白李代的用意。

没功夫惊讶小小年纪的李代,为何行事如此老道。

都互相凝望审视,谁是最美的那只替罪羊。

李世民的脸,阴沉的吓人。

文官们一个个噤若寒蝉。

明知道李世民不愿处置李代,这些人却在皇帝面前,絮絮叨叨了三天。

好不容易把李代召来了,本想着对付一个七岁多的孩子,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哪成想,弄成现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王珪颤颤巍巍跪伏在地:“微臣知错,请陛下治罪!”

王珪此人,据李代了解,为人算得上刚正,也很有能力。

否则,也不会官越做越大,直达宰辅之职。

李代不忍王珪顶缸,却见孔颖达龟缩于人后。

不禁感慨,人和人的差距,根本不是一厘米的事。

李代上前,跪伏在王珪身边。

“父皇,此事不怪王大人,是儿臣行事鲁莽,让王大人误会。儿臣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正发愁怎么处置王珪,李代的台阶就送到了脚下。

“王大人,你都听见了。是福王行事莽撞,让大家误会,此事与你无干,快快请起。”

王珪不明白,刚才还咄咄逼人的李代,为何要为自己开脱。

却不知道,要不是他为官清正,李代哪肯放过他。

李代身后的板砖,早就饥渴难耐。

王硅知道,此时不是问话的时候,便起身立在一旁。

“李代,你说,父皇要如何治你莽撞之罪呢?”

李代给李世民一个台阶,李世民也想当个好爹,就把问题踢给了李代。

爹,你真好!儿臣幸福的要死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