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影帝(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582 字 3个月前

李代说的《缉古算经》,李世民不仅知道,还收集整理了,其它多部数术着作。

其中包括《九章算术》、《五曹算经》、《孙子算经》、《缀术》等十部算经。

所以当李代斥责对方,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时,李世民相当赞同。

没见过的东西,就姓‘胡’,这不是歪理邪说吗?

朝堂上怎么会有这种蠢货存在!

这种迂腐之辈,李世民早看不上眼了。

恰好李代递来一把小刀,李世民焉能不用?

“革职查办,交由大理寺。”

‘胡服’之争,就此尘埃落定。

李代心想,死了一只兔子,不知道狐狸会不会悲伤?

李代瞅了半天,也没发现谁是狐狸,只得作罢。

宴席开始了,李世民夸完将军,夸文臣,只字不提李代。

请客吃饭,没主角什么事?

这不是红果果的欺骗嘛!

大人们说话,小孩子也插不上嘴。

李代在显德殿,苦熬时间,祈祷午宴赶紧结束。

“陛下,按时间推算,罗艺早该进京述职。此时未见,恐已有变。”

这话要是长孙无忌说的,李代还不会诧异。

可说话的换做裴寂,不由李代不重视。

毕竟才被人坑过,裴寂是最大的嫌犯。

李世民不想此时谈论此事。

可裴寂既然提出来,又不能不理会。

裴寂是尚书左仆射,大司空,一品大员。

“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罗艺还不满意吗?”

李世民这话说的,忒假。

品级再高,也是文职散官。

最多俸禄高点,哪有实权在握实在。

长孙无忌起身言道:“陛下,天寒地冻,事情多些,也是自然。过段时间,兴许就有消息传来。”

李世民喜欢用长孙无忌,不是没有原因的。

论谁最明白李世民的心意,非长孙无忌莫属。

李世民不想现在讨论此事,长孙无忌瞬间明晰。

可裴寂,刀已出鞘,岂能让他们轻易如愿。

“上次突厥,能侵入我大唐腹地,和罗艺不战而退,脱不了干系。陛下不仅不降旨责罚,反而升其官职,足见陛下宽宏大量,皇恩浩荡。然其听宣不归,违背臣伦。臣以为,当派人前往督办,二罪并罚,以儆效尤。”

裴寂的话,引得显德殿一片寂静。

二罪并罚,这是要罗艺死啊!

李代不明白罗艺,哪里得罪了裴寂,连年都不想让他过。

不过,和李代无关的事,李代懒得理会。

李世民不是不想办罗艺。

实际上,罗艺的一举一动,都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中。

只是感觉还不到处置罗艺的时候。

李世民还想等等再看看,罗艺除了联系突厥之外,国内是不是还有其盟友,准备伺机策应。

现在被裴寂提前提了出来,李世民不得不做出调整,否则朝廷内部不稳,损失会更大。

“那依司空之意,何人可往?”

裴寂用目光,扫过一众皇子,在李代那里,停顿了一下。

然后才朗声说道:“罗艺不敬皇权,当以皇权灭之。臣素文齐王李佑,允文允武。臣举荐齐王李佑,遥领泾州大都督之衔,领兵伐之,必能毙其于一役。”

李佑?你举荐李佑,看我一眼干什么?

李代还以为裴寂看他,是在给他提醒呢!

原来是场误会。

李代把小心脏放回肚子里,继续干饭大业。

小爷自己的事还一大堆呢,打仗的事,你们爱谁谁!

李代可不想打仗,一不小心,没等长大,小命就交代了,还怎么完成,网罗天下美人的宏大愿望呢。

李佑听了裴寂的话,人显得兴奋异常。

理想就要实现了吗?

数年寒暑,练功不辍,不就是为了上战场,挥刀杀敌吗?

刚想起身请命,却被对面一老头,泼了一身冷水。

“老臣以为,齐王心性不稳,不宜带兵。”

说话的是位白胡子老头,李代不认识。

目测年龄,没有八十,也有七十高龄。

“老夫亦然。”

又是一位差不多岁数的老头,表示赞同。

裴寂不解,见过礼后,问道:“二位老大人,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