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白灾(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605 字 3个月前

和李代相比,程咬金明显紧张的多。

程咬金一向秉承,远离皇子的自保之策。

李代的到来,让程咬金不知该如何应对。

“太贵,弄不起。”

李代将身子,藏在程咬金的身侧。

只要不被李世民看见,李代就觉得整个人,舒服了许多。

“程叔,给你打八折,怎么样?够意思吧!”

哼,才八折!

程咬金牛眼转都不转。

“八折俺也买不起。”

李代不说话了。

客人不要,追着人家屁股后面卖东西,人家会很烦。

上杆子不是买卖。

再说,李代现在也没心情,和程咬金逗闷子。

今天损失太大了,一向自诩聪明伶俐的小诸葛,居然被不做生意的李世民,阴了这么多。

李代掰着手指,一个一个的算计着。

得出的答案,让李代大吃一惊。

亏了最少五十万贯。

这还不算,除掉给李世民的分红,每年还要额外贡献六辆房车。

李代的心都在滴血。

李世民不愧是皇帝,利用权力赚钱,这一手,玩的李代无话可说。

谁让自己嘴欠呢?

算了,破财免灾,总比落个假传圣旨的罪名好吧!

李世民在龙椅上坐定,炯炯目光扫向群臣。

“河北,河东,关内三道,寒灾已现。幸得太史李淳风提醒,又有福王李代献抗寒三策。百姓受灾方才不重。”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显德殿一片嗡嗡之音。

以往寒灾,必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曝尸荒野。

今年居然能提前预防,实乃大功。

不少臣子注意到,李世民再一次,提到了福王李代。

诸位大臣,不得不重视,眼前的小小王爷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秘密守得再紧,也会随风潜入潜出,也有泄露的时候。

除非你不做,只要你做了,事实摆在那里,终归会被人发现。

李代的事迹,隐藏的再深,还是被不少人,挖了出来。

北拒突厥,制盐抗寒,蚊香香水,现在又造车制毡。

要说还有什么李代不会的,恐怕就只有武力一项,尚处谜团。

难怪陛下会牵着福王的手上殿,也不怪陛下将臣子们放下,去偏殿关心福王殿下的身体健康了。

这样优秀的儿子,换了谁,不都得紧张的要命。

再看现在,参加宴席的其他皇子,都离开了,陛下却只将福王殿下,单独留了下来。

不正说明,陛下对福王殿下的中意吗?

福王殿下的未来可期啊!

大臣们灼热的目光,烧得李代浑身发烫。

只得往程咬金那边,再靠近些。

差点没把程咬金,挤出队列。

李世民等大臣们,议论的差不多了,才继续说道:

“这次白灾来势凶猛,卫国公李靖上书谏言,恐突厥犯边。诸位爱卿,都说说,朕该如何应对?”

打突厥,应该不会让自己去吧!

李代不明白,叫自己来,做什么。

旁听吗?

每逢白灾,草原部落,因为食物短缺,都会南下劫掠,名曰:打草谷。

至于两脚羊的传说,具体发生的年代,李代记得不太清楚。

是汉代,还是唐朝,还是一直都有,李代印象不深。

但这些,不影响李代的判断。

李代记得,渭水之盟之后,东突厥就是因为白灾,损失惨重,从而走向分裂。

具体是因为物资分配不均,还是争权夺利,李代就不清楚了。

不过李代可以肯定,今年若有犯边的敌人,绝不是突厥。

献计献策,替皇帝分忧,本就是身为臣子,分内的事情。

大臣们倒也不藏着掖着,只要自己觉得计策好,就扯开了嗓子说。

要不说,李世民在位时期,是贞观之治。

说不说在我,用不用是皇帝的事。

大臣们无所顾忌,谏言谏策,几乎穷尽五车。

李代听得激动万分。

愿意听臣子说话的,都是好皇帝。

愿意听士兵建议的,都是好将军。

李代就愿意听府兵的建议,不是因为他懂,而是因为他不懂。

谦虚是美德,刻意的谦虚,是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