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四方云动(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651 字 3个月前

薛礼在长安除了李代,只认识李绩。

李代的要求既苛刻,时间又紧。

不得已,薛礼只能寻求李绩帮忙。

李绩府上,薛礼说明了来意。

却惹来李绩一顿狂笑。

福王殿下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着调。

哪有这样征兵的,这不是为难人吗?

“世侄儿,惟你一人如此吗?”

“世叔,我们王府家将三人,还有一位蜀王殿下,皆是如此。”

李绩一听,更乐了。

“蜀王殿下也被福王如此要求?”

薛礼苦涩的点了点头。

李绩觉得此事不简单。

福王殿下,心思缜密,人小鬼大。

李绩在和突厥交手的时候,就感受过。

看似指东,却是打西。

这回让他们四人征兵,演的怕是同一出戏。

薛礼只是恰逢其会,无辜躺枪罢了。

福王殿下想打的是谁呢?

“世侄儿,与世叔说说,另外两个人的情况。”

薛礼了解的不多,只能拣他知道的说。

“赵德仁年方十九,在长安,有家有业,还有一子一女。裴天啸二十来岁,听说是尚书左仆射裴寂,裴大人的子侄。来王府的时间,还没有小侄长呢。”

李绩听完,心中多了一丝明悟。

长安居,大不易。

赵德仁年方十九,便能在长安成家立业,没有一定实力,那是办不到的。

至于薛礼口中的裴天啸,李绩用脚后跟,都能磕出他的根来。

薛礼这是被队友连累了啊!

李绩多少看出一点门道,但更深的东西,他就看不见了。

有道是,孤峰看落霞,日落有人家。

福王殿下想通过征兵,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呢?

李绩看着一脸便秘的薛礼,也很为难。

李绩帮薛礼凑齐一千府兵,能不能做到?

当然能!

可能做到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

身为兵部尚书,回首一掏,就是一千府兵。

那自己的生命周期,也就到此结束。

皇帝陛下在显德殿批奏章,那多无聊啊!

哪有看戏有意思!

李绩仿佛已经看见,李世民戏谑的眼神,正从皇宫扫向人间。

福王殿下太坏了。

这哪是为难几个小辈。

分明是把他们这些身后之人,放在火上烤啊!

李绩的眼珠子,就像两个琉璃球,滴溜溜转个不停。

“世侄儿,世叔的庄子里,有很多退下来的老兵,世叔觉得,他们更适合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薛礼起身行礼。

“多谢世叔。”

薛礼没有选择的资格。

李绩肯帮他,对他已是最大的恩泽。

李绩点了点头。

“不过没有一千之数,勉强能凑个二三百人。世侄儿可别嫌少啊!”

“世叔放心,侄儿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世叔公务繁忙,侄儿就不打扰了,侄儿就此告退。”

望着离去的薛礼,李绩有些后悔,当初对薛礼说的太多了。

也不知道薛礼跟随福王殿下,是福是祸。

薛礼走在回王府的路上,仔细回想李绩的一言一语。

他能感觉得到,李绩并没使出全力。

可既然能做到而不尽力,薛礼看不透,也猜不明白。

当初选择跟谁李代,虽然有李绩在一旁推荐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决定。

大唐以武治国,想出人头地,上阵杀敌,获得军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他薛礼,也不例外。

建功之前,跟对人,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老板好不好,手中得有宝。

在薛礼眼里,李代就是手中有宝之主。

因为李代可以公开招人,因为李代建过军功。

有能力,有本事,并且还不贪功。

对于属下来说,这样的人,绝对值得追随。

不贪墨属下的功劳,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

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终有光宗耀祖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