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海棠长春(2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682 字 3个月前

老马虽然身体疲惫。

却容光焕发。

“哇咔咔!哈哈~~~”

面对李代的嘲笑。

老马撇着幸福的嘴。

“王爷,还剩五两。”

“滚!”

一大清早,就拿钱来恶心小爷。

那钱,小爷能要吗?

………………………………

东宫显德殿,李世民读着手报,不禁笑出声来。

裴寂和李绩这俩老货,居然给他们的子侄,配备的都是退伍老兵。

这下李代的脸色,可就有的好看了。

李世民凝神沉思,觉得此事不妥。

看李代笑话可以,但让李代送死,李世民还是不愿的。

哼!全是奸猾之辈!这是怕朕猜忌,防着朕呢!

全是小日子,一帮小心眼子。

朕有那么无聊吗?

皇儿李恪向朕借兵,朕给了也就给了,可赵德仁怎么办?

赵德仁只是个普通家将,李代为何也同样要求赵德仁呢?

没理由啊!

难道是朕在他身边安插自己人,让他顾忌了?

这也不对啊!

老马不是一直在他身边吗?

也没见他作何反应啊?

李世民左思右想,也不明白李代肚子里,装的什么花。

算了,兴许只是搂草打兔子,赵德仁赶巧了而已。

既然这孩子不喜欢,要不就让赵德仁回百骑司?

只留老马一人在他身边?

李世民叹了口气。

真是个傻孩子,朕安排人手在他身边,还不是为了保护他吗?

用得着,拐着弯的给朕送回来?

不行,凭啥他想如何就如何?

朕偏不随他心意。

“九儿,传朕口谕。着兵部尚书李绩,三日之内,从南衙十六卫中,抽调五千即将退伍之老兵。”

“三日之后,叫福王去南衙校场点兵。顺便告知蜀王一声。”

“诺。”

九儿下去安排小黄门,去李绩和李代府上宣旨。

还得派人,去给蜀王李恪送信儿。

李世民,则一个人在显德殿痴笑。

“一箭三雕,朕不愧为圣人。”

李恪这两天,过的可不怎么样。

虽然对母妃的判断,很有信心。

可没有确切的消息,还是让他十分焦虑。

“母妃,已经过去两天了。父皇不会不应允吧?”

杨妃见自家儿子,失了往昔沉稳,不禁有些失望。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不充诎(qu)于富贵,不惶惶于所欲。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李恪连忙跪地。

“儿臣知错。母妃之教诲,儿臣定当谨记,戒骄戒躁,不为外物所惑。”

杨淑妃不愧为帝女,见识和心胸,远超大多男儿。

李恪年仅十岁,就沉稳干练,脱不开其母杨妃的教导。

母子俩又闲聊了一会儿,杨妃突然问道:

“福王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如此受你父皇器重?”

说实话,李代给李恪的印象,李恪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

那就是‘赖’。

嬉皮笑脸,死皮赖脸,能诓就诓,能骗就骗。

除了会赚钱,啥也不是。

母妃的问题,让李恪突然意识到,先前自己,是不是忽略了某些东西。

爱从缘起。

缘来则聚,缘散则灭,是为缘聚缘散。

李代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奸商,父皇又怎会器重他呢?

“母妃,儿臣是不是又错了?”

杨妃觉得此时的李恪,格外像少年时的李世民。

一样的俊朗,一样的睿智。

“目之及,思之远,心为天地。恪儿,你再仔细想想?”

这句话不难理解,可杨妃此言的深意,李恪却无从解析。

沉思片刻,李恪的目光,反而多了些许茫然。

“好男儿当心存四海,志在八荒。不计一时之得失(后汉书*冯艺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皇儿当如是。”

杨妃起身走出大殿,目及远方。

“母妃自皇后娘娘处听闻,福王李代不仅巧言善辩,心思妙奇,还敦厚善良,待人以诚。不知是也不是?”

李代有那么好吗?

先不说李代丑不丑,单把李代夸得跟花似的,就是母妃偏心。

“母妃,儿臣没觉得六弟忠厚善良,待人赤城。就说儿臣,想去他府上领兵一事,他就不止一次哄骗过儿臣。”

杨妃笑了。

海棠花开四季春,岁月不轻女儿身。

杨妃的美,就如陈年的酒,历久弥香。

“皇儿,你呷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