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豳州行(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690 字 3个月前

“王爷,末将奉命,随侍殿下左右。”

李代用目光,扫过尉迟敬德的身后。

二百多个壮汉,就像二百多个石狮子,高大威猛。

“鄂国公,父皇只派了你一人吗?”

尉迟敬德不明白,李代为什么要这样问,轻轻的点了点头。

李代却眉尖上挑,挠起了后脑勺。

不对啊!

历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二人,领兵讨伐的罗艺。

兵马只行至半路,就收到罗艺败逃的消息。

此行,不战而胜。

怎么现在只有尉迟,却不见长孙?

“赵国公是不是已经上路了?”

“没有呀!长孙大人,今日要约见世家盐商,追究前些日子,盐价高涨之事。上什么路?”

李代快把尉迟敬德搞晕了。

一大清早,人就不清醒。

李代的小小手指,不停的摩挲着下颌,眼珠子咕噜咕噜的,在眼眶里打着转,就像两个玻璃球。

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改变?

李代清楚的记得,在渭水之盟发生前,自己做过多少事。

可依旧没能阻止,渭水之盟的发生。

如今却产生了变化,这让李代格外迷茫。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李代看不清楚,不正应了那首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南美洲的那只蝴蝶,最初扇动翅膀的时候,恐怕连一旁花朵上的花粉,都不能吹动。

可它依旧把这股风,吹进了北美大陆。

李代就是那只蝴蝶。

只要他出现在大唐,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也一样会让历史发生改变。

更何况,李代还量产了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

尽管李代避开了出名,名义上不是李代所创造,但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避是避不开的。

有些事情,是不会以个人意志转移的。

改变早已发生,只是李代一直未觉而已。

李代思来想去,也想不明白。

转身看了看身旁的马周。

会不会是因为他呢?

李代改写了马周的历史,那马周是不是也成了蝴蝶?

唉!迷雾遮住了双眼,也锁住了心。

“王爷,时辰到了,该出发了。”

“走。”

行路难,行军累。

急行军一日可过百里,强行军一日可达六十里。

李代行军,十五里一歇,一天两歇,日行三十里。

士兵们无所谓,立功心切的将军可不干。

尤其是李恪,第一天的傍晚,就来质询李代。

“六弟,军如龟行,何意?”

李代热情的将李恪引至帐中,亲手为李恪上茶。

“啊~三哥,豳州距长安不过三百里,即便我们走的再慢,十日时间也是足够的,不要着急嘛!”

“如何不急?兵贵神速,难道你不知道?”

李代真不想搭理李恪。

小P娃娃懂个毛线。

兵贵神速?那也得分情况吧!

打罗艺,用得着兵贵神速吗?

无论快慢,他又不会跑。

就像独自守在家的娘子,一天天都在家里等待归人。

早上和晚上,何时归来,有什么分别?

其实李代慢行军,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等消息。

等罗艺败逃的消息。

李恪把嘴巴都说干了,李代依旧不为所动。

只得恨恨离去。

过了咸阳,就到了礼泉。

礼泉山水有多美,自不必多说。

因为李世民的昭陵,就定在了这里。

李代前世没钱,没来过九嵕(zong)山。

如今居然能看到九嵕山的原始风貌,当然要停一停。

“王爷,如此行军,何时能到豳州?”

这回不止李恪,就连薛礼几人也着急了。

搞不懂王爷是怎么想的。

打仗不是游山玩水,怎的还烤上山鸡了?

“嗯~~~香味出来了,慧真,把小爷的撒料包拿过来。”

李代强装镇定,其实内心很烦。

才行军第三天,一个个就跟无头苍蝇似的,着什么急?

没脑子的吗?

都***是奇迹,没脑子都能活这么久。

懒得理你们。

九嵕山最高处,海拔五百七十米,周边大小山峰林立。

群山由九条山脉组成,所以名曰九嵕山。

嵕字,便是山脉,山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