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不能比,比不得(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365 字 3个月前

这场水灾对大唐来讲,其实并不算大。

只有三州之地需要赈济。

由于地处关中,朝廷赈济起来,相对容易的很,简单的多。

即便赈灾的过程如此简单。

但完美赈灾的意义,却一点也不简单。

古人常常把天象、天灾和人联系在一起。

天有异象,则代表有异数发生。

异数有可能是某一个人,也有可能是某一个东西。

还有可能是一场天灾。

往往在这个时候。

人们便会把天灾,归咎到天子的身上。

天子天子,上天之子。

不怪你怪谁?

李世民是如何登基称帝的。

负面消息在民间,早已传的是沸沸扬扬。

皆言李世民弑兄杀弟,屠灭子侄,囚龙犯上,德不配位。

此次水患,若不能完美的解决。

民间对李世民的议论,只会愈发的张扬,越加的过分。

那对李世民来说,绝对又是一场天灾。

反之,如若能够完美的解决。

李世民得位不正的言论,便会消减许多。

甚至消失不见,也未必不可。

所以。

李世民对赈灾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一场攻城大战。

如今,太子李承乾携胜利凯旋。

李世民能不高兴,能不开心吗?

人一开心,就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皇帝一开心,就喜欢赏赐东西。

所以,李承乾刚一回到长安。

李世民便迫不及待的,将封赏送了过去。

除了金银细软,还有一道圣旨。

敕封李承乾为骠骑大将军的圣旨。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武散官里的最高职称。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有多么的喜爱。

李代给李世民忙里忙外,又是平叛,又是献策的。

也只得了个低一级的虚职。

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蜀王李恪,一心想要立功的原因。

李恪最近过的很不好,非常不好。

自从李佑到了灵州之后,李恪就没有一天好过过。

在长安的时候,李恪还没觉得李佑有多烦人。

但在这里,李恪才算真正了解了,什么叫讨人嫌。

“老三,你跟着老六混到军功了吗?”

“别不是啥也没捞到吧?”

“老三,你瞅瞅你手底下的兵,一个个咋都和你一样。”

“那脸愁的都跟个苦瓜似的,就不能精神点?”

“老三,你看见薛礼那匹马了吗?那可是五明马。”

“草他姥姥的。让个傻小子得了,真他娘的可惜。”

“老三,你说突厥人,是不是都他娘的软蛋了。”

“咋他娘的还不开打呢?”

“老子都等不得了,恨不得冲过去,捅他们突厥人的*眼。”

“老三,……”

一连六七天。

李恪都觉得自己身边,就像围着一群苍蝇一般。

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嗡嗡嗡嗡’的吵个不停。

另他心烦意乱,不得清明。

原本就烦躁的心,变得更加烦躁了。

今天还好。

因为今天一大早,苏烈便将他们都召到了帅帐议事。

“诸位,灵州有消息传来。”

“突厥人果然在灵州附近出现了。”

“薛大都督的意思是,让我们继续守在此地,牵制对面的一万人马。”

“灵州城的突厥兵,薛大都督自会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