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再起波澜(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290 字 3个月前

刘刺史虽然和李思行一样,都高居刺史之位。

但是刺史也分三六九等。

磁州城说白了,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已。

整个辖下百姓,才不过十来万人,在大唐,属于最下等的州县。

所以,刘刺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官品大一点的四品县令而已。

是以,当他见到张秀云变得焦躁不安,变得急不可耐的时候,心里面还是有些害怕的。

毕竟张秀云现在代表的是福王府,代表一位大唐王爷在向他问话。

单不说李代大唐的王爷的身份,仅是辅国大将军的虚职身份,就足以让他这位下州刺史有所畏惧。

虚职也罢,实职也好,那也是正二品啊!

同样是他这位刺史,一辈子都需要仰望的职位。

他能不害怕吗?

但是张家的官司,却又不是他这位刺史说了就算,管得了的。

所以,逼不得已,他也只能将能做主的许敬宗,推到前台来。

见一州刺史,在一边推卸责任,在此事上东拉西扯的和稀泥,梅月英登时便不干了。

冯氏姐妹也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对刘刺史怒目而视。

只见梅月英‘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立起来,横眉冷眼冲着刘刺史说道:

“刘刺史,你身为磁州当地父母官,理当为你治下的百姓做主。张家身为磁州百姓,你不做主谁做主?”

梅月英声如黄鹂,但这美妙的声音,刘刺史却无暇感慨,眼见几女就要暴起发难,赶忙起身解释道:

“几位娘子莫要动怒,张家之事,本官也实属无可奈何啊!”

伸手将几女请回上座,刘刺史这才打开了话匣子,将为何未将张家之人释放的原委,对几女一一坦言相告。

“实不相瞒,李思行李大人之事,本官在上任之初就已知晓。本官在接任磁州刺史之职之后,原本就想着,立马无罪开释你张家之人,但是……”

说到这里,刘刺史举起茶碗,浅浅的小酌了一小口,润了润喉,湿了湿唇,然后才继续说道:

“但是,礼部给事中许敬宗许大人说,他已收到密报,说你张家之人与突厥人有生意往来,涉嫌资敌卖国之罪。你们是知道的,这通敌卖国的罪名,本官可着实担待不起啊!更加不敢妄下断论!是以,你张家之人,才会一直被关押到现在,不得开释。”

什么?

这又是什么鬼扯说法?

通敌卖国的罪名,岂是可以随意给别人编排的?

这许敬宗为了为难张秀云及其家人,果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张秀云皱然闻听此话,当即便怒不可遏的说道:

“这许敬宗当真是死性不改,不知所谓。”

“因污蔑李思行一事,圣上就已将他贬为五品礼部给事中,他的职责,不过是给皇帝谏言献策而已。他不赶紧回京复命,在刘刺史您所管辖的磁州城里,搅弄风雨,搬弄是非作甚?他现在还有查案办案的权利吗?”

“再者说,我张家代代只做瓷器生意,何来资敌卖国一说?至于通敌卖国的罪名,更是无稽之谈!”

话题既然已经挑开了,刘刺史似乎淡定了许多,对张秀云缓缓说道:

“话虽如此,但你张家之事,一直都是许大人他一手操办,事实的真相如何,本官不便过问,也不得而知。至于许大人为何未能回京复命一事嘛……本官同样不知,也同样不便过问。所以嘛……这个……”

眼见身为地方父母官的刘刺史,又要推诿责任,冯氏姐妹的火辣脾气,登时便上来了。

好话说尽,油盐不进,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怎么?是我家王爷的意思,说的不够清楚?还是我家王爷的话,在你这里不管用?”

身为官场中人,哪一个人没有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