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长安‘过节’(1 / 2)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208 字 3个月前

今年赶往长安城里贩卖鲜花的百姓特别多。

自开春伊始,就有百姓手提肩扛,成群结队,将装有鲜花的箩筐,一筐接着一筐,连续不断的运进长安城。

每日清晨,沿着朱雀大街运送鲜花的人群,就像一条用鲜花装点的花龙,起伏连绵,蜿蜒不绝。

直至仲夏之后,待百花竞相开放,运进长安城的鲜花那就更多了。

整个城市的上空,到处都弥漫着花的芬芳,花香之浓烈,仿若将人置身于花海之中。

无论你走到哪里,亦或者是深居内院之人,只需要一个惬意的呼吸,就能够享受得到花的甘甜。

成山一样的鲜花,和成海一样的人群,相得益彰,鼎沸嬉戏,好似节日一般热闹。

李代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当初只是想要多赚一点儿小钱,想着多一份收入的下意之举,居然造就出一个节日般的大集会来。

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沿街购买鲜花最多的人,居然还不是制作香水的各个工坊,反而是在长安城中生活的百姓。

就连终日深闺不见天,一日行路不过百的各家千金美娇娘们,也经受不住花香的诱惑,纷纷结伴上街采购欣赏。

有文人骚客见此盛景,满怀激动之余,不禁赋诗言道:

‘冲天香阵透长安(唐·黄巢《不第后赋菊》),连衽成帷盛世来。一半娉娉婷婷,一半婷婷聘聘,谁道是天上人间?’

此言传到李世民的耳中,郁闷了好几日的心情,当即便消减轻松了不少,不禁心怀快慰道:

“好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连衽成帷盛世来!这是朕即喜得皇子之后,所听到的最合心意之祝福!此人大才。来人,快将此人速速寻来,朕要重重赏之。”

唐贞观二年初夏,高宗降世,得名李治,小字雉奴。

之所以称呼他为雉奴,源于长孙皇后的一个梦。

梦里百鸟齐飞,却只有一只小鸟得以自在,长孙皇后便于梦境之中,称呼其为雉奴。

(对于李治的小字,有人写作稚奴二字,但笔者更倾向于上者。因为稚奴之稚,有弱小且稚嫩的意思,是以稚奴便可以解释为弱小的奴隶,实在是难以理解。而雉为鸟,两相比较之下,雉奴相对要好上一些。)

李世民一心想要开创出一片,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的盛世,而今盛世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连衽成帷的到来,他焉能不乐?

于是在开心之余,接连下了好几道圣谕,其中一条,居然是允许百姓们,在朱雀大街两侧摆摊卖花,真真令人意想不到。

朱雀大街原本是不允许任何人逗留之地,如此一来,整条街道瞬间便变得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更加的热闹纷繁。

好在朱雀大街一百五十五米的宽度,足够宽阔,倒也不用担心堵塞道路,只不过治安就变成了长安两县的头疼之事。

冬梅知画二女,本不需要亲自出门采买鲜花,有外事经理玉儿和代理大管家王仲叔二人负责,就足以应对此事。

但是长安城的热闹,实在是令人不忍不参与进去,再有自开春以来,二女也一直在王府里忙忙碌碌,终不得闲,任谁也经受不住日复一日的千篇一律。

这不,一大清早,二女便身着盛装,精心打扮了一番,没有惊动任何人,仅她二人,各头戴一顶浅陋,便洋洋洒洒出门逛街去了。

“知画,还是宫装穿着漂亮,王爷所设计的衣服,也只有在干活的时候穿着方便,那式样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看。”

褪下福王府的工作制服,换上昔日艳丽的宫装,冬梅整个人都变得神采飞扬起来,精神状态出奇的好,仿佛褪下的是一道枷锁,而不仅仅只是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