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就专门玩补贴套现,搞一些虚假招聘的勾当。
周不器道:“校内网和大学生有密切的联通渠道,可是在招聘的时候,我们就只盯着那些985的顶级院校,这难免会让很多人感到失望。校招是品牌的展现,我们应该向一些更普通的院校开放,给他们信心。”
张一明微微皱眉,“现在和当年可不太一样了。”
周不器问:“怎么了?”
张一明道:“现在的高校都在扩招,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能考上名牌大学。在普通院校里,我们甚至可以一刀切的给出论断,现在的普通院校,已经不可能走出技术性的高级人才了。”
顿了一下,张一明接着说:“的确,从表面上看,在应届毕业生里,有些普通院校的学生,似乎能力跟名校生差不多。可真正入职后很快就能拉开差距,双方的潜力和成长性差距太大。”
周不器沉默。
张一明道:“应届生的接触面窄,上限低,所以应届生之间技术差距,其实很小。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如果去用功专研计算机技术,看起来也可以有很高的水平。可实际上,根本不一样。来到了职场里,尤其是紫微星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科技不封顶,没了高度限制,这差距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
周不器笑道:“还有英语。”
想成为顶尖的行业人才,英语可太重要了。
是绕不开的一关。
名校里,都有很多英文授课,有很多从外国请来的外教。像清华北大这种院校,那就更厉害了,几百门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从教学环境到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可以促使学生学好英文。
对互联网来讲,最顶级的论文和新的技术理念,都是英文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专家,有强大的英文水平是前提条件。英文不好,就不可能成为行业的顶级专家。这就是一个应届生的成长性潜力了。
名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因为英文水平足够好,就有了成为顶级科学家的潜力和资质。
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就不一样了。
在学校的时候,那点技术根本就用不上英文,不需要去学好英文,也不需要去参照前沿的英文论文,所以差距拉不开,让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似乎看起来跟名校的学生技术水平差不多。
可以后进入职场了,开始走技术爬坡了,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越往上,中文材料的价值就越低。
张一明道:“英语是必过的一关,其实还有一关,就是数学。”
周不器恍然,“嗯,数学!”
张一明道:“现在是算法的时代了,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数学的基础也能决定一个互联网工程师能在技术上达到怎样的高度。如果一个计算机学生在校期间,数学水平不能跟数学系的那些人相比,那日后的技术成就也就不可能太高。”
“数学的门槛也不低!”
周不器对此就感同身受,他大学里最头疼的课程就是高等数学。
张一明道:“这些年国内的计算机行业发展很快,就业趋势很好,很多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培养了许许多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是,绝大多数的计算机学院,教的都是皮毛,都只是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即便他们能把计算机学院建设的很好,可是英语呢?数学呢?他们很难系统性的为学生打下一个成为顶级IT科学家的基础。”
周不器就进一步的理解了贺阳所说的“学历”越来越重要的理念了,“好的学历,往往就意味着好的基础。”
张一明道:“对,普通院校的一个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可能就已经让他用尽了全身力气。名校里的那些优等生,往往都是均衡发展,不仅是专业知识好,英语、数学也都足够的扎实。技术弱的时候,差距还看不出来。等进入职场了,技术世界的大门都打开了,综合性基础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哪怕是文学、金融、商务等市场方面跟本专业看似完全无关的知识,也都对成为一个顶尖人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周不器深以为然,“还真是,国内对专业的理解都过于狭隘了。印度裔去了硅谷,有空了都是在学一些乱七八糟不相干的东西,库里安甚至还去好莱坞学过写剧本。华裔去了美国,都是专注本专业的事。我越来越发现,专业能力之外的东西,往往更能决定专业的可及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