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赚钱只是中间阶段,不是最终目的(2 / 2)

还有真正的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如今真正能整天当口粮茶喝的,又有几个人?

至于住,如今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整天住建国饭店行政套房的?

钱的话就更不用说了,曹志强此时的个人资产,单纯以rmb来算,已经就破五百万了,这还是不算那五亿国家给的秘密资金的情况。

在这个万元户都十分稀缺的年代,他个人就有超过五百万rmb的资产,这已经是妥妥的大资本家了。

有这种身家,在目前物价普遍不高的国内,但凡能用钱买的东西,他啥买不到啊。

所以,单纯说赚钱,目前已经提不起曹志强的兴趣了。

或者说,在目前的曹志强看来,赚钱只是他的中间节点,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了。

他的真正目的,是在自己继续保持优握生活的前提下,让国家也能跟着受益。

这就是俗话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曹志强目前已经过了修身齐家的阶段,所以想的就是下一个治国的阶段了。

如果没有系统也就罢了,但有了系统,曹志强就可以尝试通过另一种手段,去隐晦的推一把国家。

全产业链的推动,他肯定没那么野心,也没那个能耐。

但根据系统签到的技术跟设备,具体推动国家某一些行业的跨越式进步,他还是能做到的。

至于跟国家要钱要国债之类的问题。

曹志强认为,这不是他谈钱,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更多也是为国家好。

因为这些钱他不要,早晚也要给出去,而且大概率要被坑一阵。

开玩笑,中国改开后,因为不太懂金融,其实前期没少被西方国家坑小钱钱,后来是被坑多了,才坑出的经验来。

曹志强虽然不知道所有的坑,但至少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坑。

所以,曹志强用真正的高尖端技术,换国内的一些稀缺外汇跟国债,就可以变相控制国家对其他国家输出这些东西,等于变相让国家在初期阶段少一点被坑。

很多经验,并不是只有亲自被坑过才会长教训。

只要改开继续下去,不再闭关锁国,那么时间一长,类似其他国家被坑的桉例,自然会知道的越来越多,而知道的越多,自家的金融知识跟常识也会跟着丰富起来。

等自己的金融知识增多了,相关领域的靠谱专家多了,意见被重视了,尤其是不让林正义那种真正为国为民的专家被埋没,那有些坑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还有一点,国家大量的资金到了自己手里,自己可以用外资的名义,重新流入国内,然后重点投资一些国家现在看不上,其实未来很重要的行业。

比如半导体行业,光刻机领域,甚至运10这种大飞机项目,都可以利用这些钱继续搞起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八十年代初,至少在1983年,我国在半导体行业,光刻机领域以及大飞机领域,都是不比国外差多少的,至少相关的专家学者非常多。

我国的半导体行业,目前主要是在上游产业,也就是像半导体零器件的研发,编程等方面要弱一点,但也不是弱的追不上那种程度。

虽然总体上,我国半导体产业差美日欧不少,但其实差的并不太远。

光刻机就更不用说了,八十年代初的我国光刻机领域,技术上跟欧洲相比差别不大,某些领域甚至还超过欧美日。

比如后来被人造谣的清华大学,现在就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投影光刻机”技术,也因为这个技术,清华大学成了我国目前唯一一个能够自主研发并且生产高端光刻机的单位。

而后来的光刻机巨头asml公司,此时还没影子呢。

运10项目就更不用提了,这款大飞机,是真正具有自主产权的大飞机,且目前为止,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样机也早已经出现,至少跟同时期的空客公司相关项目差距不大。

如果能继续投入研发资金,继续进行各种测试,不要提前中断这个项目,不要解散相关的产业群跟相关人员,那说不定早在八十年代,我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民用大飞机,不用继续整天买国外的客机了。

所有这些项目的下马,都是在八十年代,原因也都是因为没钱。

一个项目的下马,不光意味着研发的中断,也意味着相关人员的断层。

因为人员聚齐很难,要解散很容易。

而一旦解散了,再想重新招募起来,就难上加难,等于重新组建项目组,一切都要从头来。

典型的例子就是米国的土星五号火箭发动机。

其实从技术水平来讲,土星五号火箭发动机并非最先进,可到了二十一世纪后,米国愣是造不出来了。

不是技术没了,而是相关的科研人员跟技工没了。

相关熟练工没了,自然也就造不出了,哪怕有技术跟图纸也白搭。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日本lng船的没落。

八十年代前期,lng船技术,基本都垄断在欧美等国手里,比如挪威、意大利、法国之类。

日本开始进军lng船项目,其实是七十年代末才开始的,并且1981年才造出了日本第一艘lng船。

此后,日本lng船技术突飞勐进,逐步蚕食欧美市场,并且到了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逐步成为这一行的霸主。

然而,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制造业也饱受打击,lng船的很多熟练焊工也不得不转行,导致日本在这一行业的落寞,反倒是让韩国趁势崛起。

没错,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韩国lng船的崛起,与前期大量聘用日本熟练焊工有脱不开的关系。

正是那批来自日本的熟练焊工,教会了大量的韩国熟练工,而这批熟练焊工,才是韩国lng船项目的根本所在。

至于技术嘛,韩国的相关技术就是个呵呵。

别的不提,就说lng船的殷瓦钢技术,韩国哪怕到了2023年都没掌握,依旧用的是法国的技术,等于造一艘船,就要给法国的相关公司交一笔昂贵的专利费。

反倒是后来居上的中国,因为一开始就被全面限制技术,无法顺利获得法国等公司的相关专利技术,不得不自己研发,最终研发出自己的殷瓦钢等技术,导致中国产的lng船虽然一开始数量不如韩国,但利润却高的多。

简而言之,中国在八十年代初,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以及重工业领域,其实不比西方差多少,差的只是钱。

毕竟这时候的中国太穷了,要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才能谈高精尖的技术问题。

曹志强管不了温饱问题,那个是国家去管的。

但他可以凭着一己之力,在他相对熟悉的几个领域,扶持这些产业继续搞下去,至少让相关的研发团队不要解散,真搞成研发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说白了,解决全部的问题,曹志强做不到,但解决极个别问题,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但总要尝试一下。

如果真能做到,他也不枉这穿越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