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弼了见这里围满了无数的读书人。很是满意,使个眼色,手下立马打出标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现场一下就乱了,有人拍手称快,有人痛骂乱臣贼子,支持和反对的人互相争吵,有人就要去找笔墨写大字,有的人就要去抢标语,更有人大喊:"读书人打架了,"很多人跑这儿看热闹。
场面有些混乱,院里冲出安保人员将两方人员隔开。
此时夏平,侯春山,赵逊等人。陆续到来。
见此情景。夏平沉下了脸:“喜欢打是吧?来来来,前面武馆有场地。你们就去比武,哪个打赢了哪个有理。”
“怎么不去了呢?你们那么能打得嘛。我再说一遍,幸好你们还是抓扯,一但发生打架,我们里是有法可依,有法可治的,不要说你是读书人,在仁区,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守法,到时弄去劳改不要说我沒和你打招呼。”
说完转身欲行,看到侯春山赵逊,立即停止了脚步,微微点头行礼,让二人先行。
赵逊和侯春山仔细看向夏平,这年轻人穿着一件碧观音T恤,下身一条黑色裤子和布鞋。
脸上是阳光晒黄的颜色,给人一种踏实之感。
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之人,《历史评论》一出,声誉直线上升,直追名儒。
“夏先生,我叫唐毓星,是犍为人,为了观此次讨论,披星戴月赶来,还是没有票,请夏先生务必想想办法。”
"唐先生和各位老师们关心国事,正应了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国家之幸,也是我中华崛起之希望。为此我深表敬意。"说完深深的对大家鞠了一躬。
“但遗憾的是,讨论厅毕竟容量有限,实在容不下那么多人。我们也不可能违反规则。老师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是我有一个提议,老师们看行不行?”
"这里还有很多偏厅包间。大家进去歇息,我安排几个抄手,把我们的对话抄下来及时传给老师们。当然茶钱算我的,当我给老师们赔罪。"
“好,”明知不能进入信息发布厅,这已是最好的办法,也表达了夏平最大的诚意,再不识趣那就真不好办了。
掌声响了起来。夏平压压双手说道:“老师们是读书人。读书人的武器就是笔,应该用你们的笔化作刀枪去战斗。哪有在大街上抓头发,扯衣服的。这种事交给我夏平这种粗人就行了嘛。”
下面响起一片哄笑声。夏平接着到。你们反对的是某种观点。而不是某个人。所以没必要去打这个人。你可以反对我,可是我要保护你说话的权利。
下面再次想起掌声。
为了给大家一个发表观点的平台,我建议各个派别在这里成立一个会。不同派别每隔一段时间举行辩论。然后辩论的结果我们都在报纸上发表,隔一段时间就收集成册。
读书人最喜欢干这种出书的事。那是他们的荣光,有文章存册出书。那是极有面子的事。
陪赵逊来的罗德生撇撇嘴,赵逊问:"怎么了?"
罗德生道:“夏平是出了名的财迷,说是办一个会。却他这些书生留在这里。”
谁也不敢跑了,跑了报上就一阵洗刷。
这些人在这里。吃喝拉撒哪样不要钱,还别说一会儿要出书了,一会儿要登报纸要钱了,只要几方卯上了,夏平就开始收割,″
“他有这么坏的。”
“那倒不是坏。他不是穷疯了想赚钱嘛?”
接着有人安排书生到偏厅。夏平他们到了信息发布室。
侯春山不时偏头望赵逊,这让他想起多年前知道的一个人,但又觉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