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早在听到消息时,他们便一路盘山涉涧,不远千里赶来。

古埃及城邦分散,隔着沙漠,隔着绿洲,隔着信息间的流通与滞后,隔着交流间的不畅与隔阂。

他们不同于底比斯居住的民众,他们来自埃及中远部,或是边境,又或是处于局外的身份。

在底比斯那场反动风波中,他们很多人都未亲身经历过被教唆,没有经历过起义。

只在尘埃落定后,才听说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底比斯民众发疯的举动,以及……司译大人在这场动荡中的,陨落。

他们听后是什么感受?

在遥知司译大人时隔三年,在那帕塔城重新现身,他们是有多么喜悦?司译大人没有忘记埃及,最终回到了埃及。

可转瞬不久,他们便听到了底比斯城传来一场令他们心中没有任何准备的噩耗。

是,他们承认,他们没有底比斯城区的人,经济富裕,思想开化程度高。

他们贫穷,他们落后,所以,只有司译大人,真正极大帮助过他们,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不至于因缺水而渴死,因缺少粮食而饥饿,一系列减轻他们负重,给予他们希望的政策、技术,如糖果掉落在他们头上,砸中也是甜的。

他们有机会经营一家小商摊,做起外贸经营;有机会用每年交完赋税的余粮,买卖后,添置物品改善家庭;有机会放下地里的锄头,手上拉纤牛羊的牵引绳,闲时选择休息,或自由地兼职去生产手工用品……

比起底比斯一国都城里的人们,他们愚昧,有太多不懂,他们粗鄙,没接触过太高尚的事物。

可他们朴实地知道一点:感恩。

古埃及,是懂得感恩的国度,因为他们信仰神。

当神给予人们帮助、恩惠,相应的,他们便会感激神、供奉神。

可要寻求神的继续庇护,他们需要每年需要大量祭祀物品,遵守作为信徒的规矩。

但就是在这样小心谨慎之下,也许第二年神依旧不会庇护,尼罗河泛滥成灾,饿死的依旧饿死,渴死的最终渴死,被鞭打,被贩卖的人,依旧摆脱不了命运。

到了第三年,祭司们只会在对第二年的反省中,增加供奉,加大诚意。

所以,神也不是无私的,神也需要回馈。

更何况是人?

如果一个人,能为大众也如此,难道从中获益的人,不该感恩吗?

可他们扪心自问,楚司译这位神的化身,受过他们什么回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