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作为大唐最顶尖的政治人才,他们当然能看出在这盛世平静水流下的暗涌。

李世民和房玄龄对上了眼睛,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相同的沉重。

“丁壮之人不识兵器”,看似是对于盛世的歌颂,但是也能反映出隐患来。过于长久的盛世,降低了人们对危险的警惕。“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果国君和上层统治者还有警觉心,或许能够度过这一劫难;但是如果连国君也妄自尊大,失去了警惕……

李世民揉了揉抽痛的眉心。

【公元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开始外出游玩。五六年间,他从郇瑕(今山西临猗)游到吴越,从洛阳玩到兖州。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们的必修课。自汉代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开始就是如此。

杜甫也不例外,在读了将近二十年的书之后,他开始游历四方,锻炼自己的眼界见识。

在四处游历期间,杜甫还抽空在洛阳尝试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但是遗憾的是,他落第了。

但是此时的杜甫并不在乎自己落第与否,他可能有过遗憾失望,但是却并不绝望。因为他并没有为这次考试进行十分的准备,也因为他知道,在这个盛世里,他还有着很多机会。

之后的杜甫继续四处悠游,公元744年四月,杜甫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后来二人又遇见了诗人高适,三人一起在河南、山东一带游玩。

青年杜甫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他壮志满怀,有着俯视天下的凌然胸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他又有着青年人独有的傲骨和锋芒。

在杜甫三十岁的“而立”之年,他返回洛阳,和杨氏成婚。婚后,杜甫为十三世祖杜预守墓明志,明确了自己“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入仕之心。

三十四岁,杜甫由齐鲁西还故里。

十余年的历练丰富了杜甫的人生阅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结交到了相当好的朋友,同时也结婚成家,杜甫心想,自己该“立业”了。

放浪山水间的杜甫想要收心了,他即将迈上自己的仕途。帝王已经在位多年,可以看出是一位明君,又礼贤下士,会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杜甫又精于诗赋——这是当时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我们相信,当时的杜甫心中自有万丈豪情。

但是,初出茅庐的杜甫并不知道,在开创了伟大的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满足于自己的大业,沉溺于享乐之风。没有了刚刚登基时的励精图治,也没有了厉行改革时的崇尚节俭——

他堕落了。】

李世民眼神一厉。

最坏的结果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