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也有道理。”马尔科·罗泽闭上双眼,揉了揉太阳穴,“或许是我压力太大导致的。”
齐克勒不觉得罗泽是在开脱,他是罗泽的助理教练,他明白在红牛工作的工作压力。红牛集团对竞技体育的运营态度是职业化的,甚至可以说是商业化的,他们真的把一支球队当一个公司在玩。
和其他球队不同,红牛集团拓展足球界版图的方式很不一样。
在2005年,红牛集团买下了这支建立于1933年的奥地利球队,并将它的名字从“SV奥地利萨尔茨堡”,改成了如今的“萨尔茨堡红牛”。
萨尔茨堡红牛还有几个兄弟姐妹。
9个月后,美国职业大联盟,红牛集团又出手买下了纽约地铁明星队,日后亨利所效力的纽约红牛也就此诞生;随后的2007年和2008年,奥地利饮料巨头的扩张脚步也仍然没有停止,在青年才俊大量涌现的加纳和巴西,他们又分别建立了巴西红牛和加纳红牛。
2006年,红牛集团开始寻求投资德国球队,接触萨克森莱比锡、圣保利、杜塞尔多夫和慕尼黑1860等球队都被抗议者“赶出门”后,他们最终选择从底层做起。
2009年,红牛将莱比锡附近的第五级别球队马克兰施塔特收购重组成为“RasenBallsport Leipzig”,简称就是“RB莱比锡”。
但是和华国不同,因为德国足协不允许球队名称加上赞助商的冠名,而红牛集团又非常希望在他们的球队上面加上他们自己的符号。
于是他们别出心裁地选用“RasenBallsport”,也就是“草地球类运动”,而这个词组的简称是RB,和RedBull别无二致。
于是,打擦边球的RB莱比锡从事实上成为了红牛集团旗下的第五支球队。
而这五支球队联系非常紧密,他们不仅有一样的冠名,几乎一致的队徽,几乎相同的管理体系,更有完全共享的球探系统。
一名天才少年球员在北美洲被发现后进入纽约红牛的青训营,表现出色后按照市场价转会萨尔茨堡红牛,随后在萨尔茨堡表现出色后,会“升迁”到RB莱比锡踢德甲。
这个路径有可能在中途被截断,比如球员有可能直接是莱比锡红牛从德国其他球队买来的,或者有可能在到莱比锡红牛之前就已经被卖出去了。
但是如果让你来看这个运转体系,你一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正常”的运转模式,至少传统上和你认为的足球俱乐部的运转模式不一样。
这看起来不像是个足球队,反而,像个工厂?
是的,这可以说是一条输送球员的流水线,从年轻球员的培养,到给予适当的比赛机会,再到让合适的球员出现在顶级赛场上,红牛系球队配合默契。
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分工系统同样是非常功利的。
红牛集团对这几支球队高度控制,在这里,效率就是一切。不合适的球员会被抛弃,合适的球员会被毫不犹豫地推向更高的平台。
教练也是一样。
在这里,教练席上坐着的人基本没有操纵转会的权利,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助球队设计更合适的战术,用现有的人员打出成绩来。
干不好,你就得走人;但是如果干得好,你就有更进一步的机会。被红牛看中的主教练也都不是泛泛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