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魏喷子开谏(2 / 2)

百官们听到这话,心中暗自偷笑。他们深知朱平安为何调整朝会时间以及不上朝的原因——他只是想多睡一会儿懒觉。尽管他们理解,但身为臣子,他们自然不敢公开议论皇帝的作息。

朱平安脸色微红,内心有些不悦。但他随即调整心态,轻咳一声,解释道:“魏爱卿所言虽有道理,但你们可知朕的考虑。如今中原正值浩劫之际,各地事务繁杂,官员们日夜奔波劳碌。朕为了各位爱卿的身体着想,才将朝会时间改至下午。”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至于朕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朕已经设立了内阁。内阁成员在朝会结束后会商议国事,处理完毕后再向朕汇报。这样既能确保政务得到及时处理,又能让朕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以便更好地处理国家大事。魏爱卿,你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助于提高朝廷的效率呢?”

魏征听完朱平安的解释后,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头说:“陛下圣明,是臣误解了陛下的用意。臣知错。”

朱平安暗暗松了口气,心想这魏征果然名不虚传,是个敢于直谏的忠臣。

朱平安刚刚松了一口气,然而,魏征的声音再次响起,不给人无喘息的机会:“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参奏。”这句话像惊雷炸响在朝堂之上,使得原本放松的朱平安心中再次涌起波澜。他不禁怀疑,魏征的这番参奏,会不会使得整个朝堂的格局因此产生变化,心中暗自思量:魏征这样直言不讳,将来还有谁会欢迎你?你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是何苦呢?然而,他也明白魏征的忠诚与担当,很快平复了心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魏征沉稳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仿佛铁骨铮铮:“陛下,臣要参奏的,乃是左相与右相。”此言一出,诸葛亮与荀彧两位重臣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嘀咕:这怎么还有我们的事?他们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有何过失。

朱平安也被魏征的言论吸引,目光炯炯地看向魏征,示意他详细道来。

魏征并不畏惧,眼神坚定如铁,继续开口道出心中的忧虑:“陛下,相权过重,百官莫敢不从,议政和人事任免的权力集于一身。若相权扩张过度,权势熏天,甚至能够操纵皇权,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情况势必会引起朝野动荡,国家不稳,百姓流离失所,社会不再安定。臣深知左右二相为国家重臣,劳心劳力,然此事宜早作防范。”

听到这里,朱平安神色凝重地看着魏征。他知道魏征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每一位皇帝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相权的扩张确实可能威胁到皇权。

“魏爱卿,所说之事,朕早已知晓,这也是朕为什么会成立内阁。这样,多说无益,朕特许魏爱卿进入内阁,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行礼:“陛下圣明!”

朱平安不敢在待下去,不给魏征时间,便宣告退朝。

随着朱平安的离去,百官眼神各异看向魏征。

回到幽城的朱平安,匆匆去见徐达与常遇春。

朱平安不在的那些日子,典韦、许褚、程咬金以及常遇春这几位酒中豪杰,如醉如痴地聚在一起,畅饮畅谈。他们之间的友情如同老酒一般,越陈越香。然而,一次醉酒的狂欢却惹出了不小的麻烦。

那天,他们与英勇的吕布交上了手。薛仁贵与岳飞率众出战。

双方战得激烈,场面一度失控。这四人醉意朦胧,战力惊人,无人能压制得住他们的热血与冲动。

眼见局势无法收拾,李儒不得不亲自出面,请来林乾。林乾如同定海神针,为了让他们清醒,将四人扔到护城河里,让他们彻底清醒。

朱平安得知这一切后,心中五味杂陈。为了让他们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以此为戒,朱平安决定给处罚他们去修运河。

深宫之内,悠扬的钟声回荡不息,回荡在每一个官员的心中。今日,朝会如期召开,标志着皇帝朱平安将有重要事宜宣示。随着钟声的落幕,百官们依次进入金碧辉煌的殿堂,他们的心中都明白,皇帝召开朝会,必有重大事情要宣布。

礼毕,朱平安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他缓缓开口:“朕有意改革官制,以更好地治理国家。这是朕拟定好的方案,每人一本。”曹正淳迅速将准备好的小册子递交给每一位官员。

随后,朱平安示意曹正淳宣读特定之人。曹正淳的声音在殿堂中回荡:“宣,魏征、张昭、周瑜觐见!”三位新晋官员步入殿堂,他们的名声早已在百官之间传开,特别是这三人皆是通过书院跃龙门,难怪皇帝如此看重。

朱平安看向三人,脸上露出微笑,他分别给予三人重任:“封魏征为督察院都御史,封张昭为户部侍郎,封周瑜为海军上将。”三人刚刚谢恩完毕,魏征便站出来,声音铿锵有力:“陛下,臣要参一人。”他的这一开口让所有的官员都感到震惊。人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魏征要参奏的是谁。

朱平安虽然知道魏征的秉性,但还是被他的举动稍微惊到。他深吸一口气,饶有兴趣地看向魏征:“魏爱卿,你要参奏何人?”魏征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正上梁不正下梁歪,臣要参的人是……是……是陛下!”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愕不已。张昭与周瑜两人与魏征相交已久,此刻也是心跳加速。

百官也是被惊得说不出话,田新忠张大嘴巴一副不可置信模样看向这位陛下亲封的御史。就连贾诩这样的老狐狸也对魏征投来几分好奇的目光。

朝会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魏征的直言不讳让在场的每一位官员都屏息凝神,等待皇帝的反应。此刻的皇宫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平安的身上。大殿内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

朱平安微微一笑,声音柔和地问道:“魏爱卿,不知你参奏朕有何用意?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魏征抬起头,神色严肃地说:“陛下,臣发现陛下对朝政的处理有所改变,将朝会时间移至下午,且时常不上朝。臣担忧陛下过于放松对朝政的把控,长此以往,恐会对国家不利。”

百官们听到这话,心中暗自偷笑。他们深知朱平安为何调整朝会时间以及不上朝的原因——他只是想多睡一会儿懒觉。尽管他们理解,但身为臣子,他们自然不敢公开议论皇帝的作息。

朱平安脸色微红,内心有些不悦。但他随即调整心态,轻咳一声,解释道:“魏爱卿所言虽有道理,但你们可知朕的考虑。如今中原正值浩劫之际,各地事务繁杂,官员们日夜奔波劳碌。朕为了各位爱卿的身体着想,才将朝会时间改至下午。”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至于朕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朕已经设立了内阁。内阁成员在朝会结束后会商议国事,处理完毕后再向朕汇报。这样既能确保政务得到及时处理,又能让朕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以便更好地处理国家大事。魏爱卿,你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助于提高朝廷的效率呢?”

魏征听完朱平安的解释后,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头说:“陛下圣明,是臣误解了陛下的用意。臣知错。”

朱平安暗暗松了口气,心想这魏征果然名不虚传,是个敢于直谏的忠臣。

朱平安刚刚松了一口气,然而,魏征的声音再次响起,不给人无喘息的机会:“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参奏。”这句话像惊雷炸响在朝堂之上,使得原本放松的朱平安心中再次涌起波澜。他不禁怀疑,魏征的这番参奏,会不会使得整个朝堂的格局因此产生变化,心中暗自思量:魏征这样直言不讳,将来还有谁会欢迎你?你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是何苦呢?然而,他也明白魏征的忠诚与担当,很快平复了心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魏征沉稳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仿佛铁骨铮铮:“陛下,臣要参奏的,乃是左相与右相。”此言一出,诸葛亮与荀彧两位重臣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嘀咕:这怎么还有我们的事?他们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有何过失。

朱平安也被魏征的言论吸引,目光炯炯地看向魏征,示意他详细道来。

魏征并不畏惧,眼神坚定如铁,继续开口道出心中的忧虑:“陛下,相权过重,百官莫敢不从,议政和人事任免的权力集于一身。若相权扩张过度,权势熏天,甚至能够操纵皇权,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情况势必会引起朝野动荡,国家不稳,百姓流离失所,社会不再安定。臣深知左右二相为国家重臣,劳心劳力,然此事宜早作防范。”

听到这里,朱平安神色凝重地看着魏征。他知道魏征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每一位皇帝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相权的扩张确实可能威胁到皇权。

“魏爱卿,所说之事,朕早已知晓,这也是朕为什么会成立内阁。这样,多说无益,朕特许魏爱卿进入内阁,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行礼:“陛下圣明!”

朱平安不敢在待下去,不给魏征时间,便宣告退朝。

随着朱平安的离去,百官眼神各异看向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