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沉思后答道:“荀相请放心,我户部在清查土地的同时,也会协助你们处理私兵问题。我们会竭尽全力,确保这一过程的平稳进行。”
清丈土地与解除私兵两项任务并行不悖,王猛深知这两项举措皆旨在削弱世族的势力,加强朝廷的权威。因此,他并未觉得将两者同步进行有何不妥。他的心中充满了果断与决心,既然目标是强化朝廷的权威,那就应该迅速行动,不容拖延。
这天,王猛踏入内阁,脸上带着严肃的神色。他坐下后,缓缓开口:“关于我们户部前往清河郡进行土地清丈的事宜,遇到了一些问题。”此言一出,坐在对面的诸葛亮与荀彧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转为明亮的光芒,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莫非是清河崔氏在反抗我们了?”
王猛微微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如果他们公然反抗,那自然另当别论,我会直接请求陛下调动军队进行镇压。”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清河崔氏出人意料地积极响应朝廷的政令,配合我们进行土地清丈。”
诸葛亮与荀彧听到这里,不禁面面相觑。清河崔氏作为千年世族,隐匿的土地多如牛毛,他们不反抗已是万幸,怎会如此积极地配合?
王猛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继续说道:“虽然清河崔氏表现积极,但我方人员在清丈过程中遭遇了许多问题。比如道路突然塌陷、迷失方向、甚至有人生病。虽然这些情况单独看来并不出奇,但结合清河崔氏的‘积极’表现,我不得不怀疑其中另有隐情。”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我担心这是清河崔氏的一种策略。他们一方面表现出积极响应朝廷的姿态,另一方面却在暗地里制造障碍,阻挠我们清丈土地。”
诸葛亮与荀彧相视一眼,均感到此事颇为棘手。他们对王猛的猜测没有明确的答案,只能谨慎地表示有可能性。
王猛深思熟虑后提出:“我准备亲自前往东阳郡一趟,深入调查此事。清河郡是此次清丈土地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那里的清河崔氏,他们的土地必须清查得一清二楚。”
二人深知王猛此行的意义非同小可,便表示支持。目前看来,清河崔氏至少表面上仍在积极响应朝廷的政令。如果仅仅因为怀疑就对他们采取过激的行动,那么朝廷的信誉将受到严重质疑。在大秦的治理下,一切都需要依照法令行事,不能仅凭个人好恶行事。王猛的亲自调查,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皇宫御书房,王猛向朱平安请旨,准备去清河郡一趟。
对于此事,朱平安倒也没有反对。
朱平安果断地表示:“荀爱卿,你提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将对天下的土地和私兵进行彻底的整顿。”
“在这天下,只有国家才能拥有军队,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私藏兵甲。你与其他大臣商议一下具体的实施细节,然后传令天下,让天下世族在三个月内解除自己的私兵。若有逾期未解除者,将以谋反罪论处!”此言一出,荀彧深深地看着朱平安,心中对这位陛下的果断和决心感到钦佩。
荀彧深知世族的势力庞大,因此提议废除私兵一事,他希望能够稳扎稳打,在彻底清查天下土地之后,逐步推进。然而,出乎荀彧意料的是,皇上的手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向了这一领域,要求在短时间内解除世族的私兵。
荀彧急忙劝道:“陛下,此时行动风险极大!正如我们所开展的清丈土地工作刚刚起步,世族们对朝廷的意图尚存疑虑。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又急于解除他们的私兵,无疑是在逼迫他们走向反抗的道路。”
荀彧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他深知世族的反抗可能引发的后果。如果各地世族纷纷揭竿而起,朝廷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引发内乱。这种局面是任何一位明智的君主都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朱平安并未因此而动摇。他了望着眼前的荀彧,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清楚,大秦帝国并不依赖于这些世族。在他们眼中,世族只是统治的棋子,随时可以替换。
朱平安冷声说道:“我大秦帝国并不缺这些世族。如果他们想要反抗,那就让他们尽管来。朕正愁没有合适的理由去收拾他们呢。”
在朱平安看来,世族们的反抗只会是自取灭亡。他们的反抗,只会给朝廷提供更多的借口去整治他们。他们的土地,将会落入那些勤劳而忠诚的百姓手中。
看到皇上如此自信,荀彧也不再多说什么。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劝说,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上手中。
现今的大秦帝国气势如虹,威势远胜于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它的力量如同巨浪般汹涌澎湃,各地势力无不俯首称臣,任何敢于挑战朝廷权威的势力,都必将遭受残酷的打击,下场只有死亡一途。
曾经的朱平安,虽未登上帝位,但对世家私养兵士的做法深表异议。他始终坚信,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世家独享。他多次强调,天下的兵士应当归属于国家,而非某个世家大族。
今日,朱平安询问身边的大臣荀彧:“荀爱卿,对于天下的军事布局,你有何高见,不妨畅所欲言。”
“在我大秦的统治下,所有行动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不必过多担忧。比如荀相您提出的废除世家私兵的建议,实乃明智之举。我们不需要担忧世家的反抗。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安置这些被解除的私兵,这需要户部付出更多的努力。”
荀彧返回国防部后,与众臣深入商议此事。随后,他又来到户部,找到尚书王猛,郑重地嘱咐道:“王尚书,世族的私兵解除后,如何安置这些兵士,还需你们户部多费心思。每个世族的私兵数量庞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恐怕会引起混乱。”
王猛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沉思后答道:“荀相请放心,我户部在清查土地的同时,也会协助你们处理私兵问题。我们会竭尽全力,确保这一过程的平稳进行。”
清丈土地与解除私兵两项任务并行不悖,王猛深知这两项举措皆旨在削弱世族的势力,加强朝廷的权威。因此,他并未觉得将两者同步进行有何不妥。他的心中充满了果断与决心,既然目标是强化朝廷的权威,那就应该迅速行动,不容拖延。
这天,王猛踏入内阁,脸上带着严肃的神色。他坐下后,缓缓开口:“关于我们户部前往清河郡进行土地清丈的事宜,遇到了一些问题。”此言一出,坐在对面的诸葛亮与荀彧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转为明亮的光芒,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莫非是清河崔氏在反抗我们了?”
王猛微微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如果他们公然反抗,那自然另当别论,我会直接请求陛下调动军队进行镇压。”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清河崔氏出人意料地积极响应朝廷的政令,配合我们进行土地清丈。”
诸葛亮与荀彧听到这里,不禁面面相觑。清河崔氏作为千年世族,隐匿的土地多如牛毛,他们不反抗已是万幸,怎会如此积极地配合?
王猛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继续说道:“虽然清河崔氏表现积极,但我方人员在清丈过程中遭遇了许多问题。比如道路突然塌陷、迷失方向、甚至有人生病。虽然这些情况单独看来并不出奇,但结合清河崔氏的‘积极’表现,我不得不怀疑其中另有隐情。”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我担心这是清河崔氏的一种策略。他们一方面表现出积极响应朝廷的姿态,另一方面却在暗地里制造障碍,阻挠我们清丈土地。”
诸葛亮与荀彧相视一眼,均感到此事颇为棘手。他们对王猛的猜测没有明确的答案,只能谨慎地表示有可能性。
王猛深思熟虑后提出:“我准备亲自前往东阳郡一趟,深入调查此事。清河郡是此次清丈土地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那里的清河崔氏,他们的土地必须清查得一清二楚。”
二人深知王猛此行的意义非同小可,便表示支持。目前看来,清河崔氏至少表面上仍在积极响应朝廷的政令。如果仅仅因为怀疑就对他们采取过激的行动,那么朝廷的信誉将受到严重质疑。在大秦的治理下,一切都需要依照法令行事,不能仅凭个人好恶行事。王猛的亲自调查,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皇宫御书房,王猛向朱平安请旨,准备去清河郡一趟。
对于此事,朱平安倒也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