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算不如天算(1 / 2)

宋宪道:“先生,你们换上普通官兵的衣服。”

诸葛亮问道:“那你们呢?”

宋宪道:“先生无需担心,我们自有办法。”

说着,他看向身旁的副将,道:“传令下去,让他们换上了刘备军的服装。”

副将应诺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众人离开牢房。

这时,府内躺满尸体。

宋宪领着众人,离开刺史府。

然后,他们朝北门奔去。

此时,许多兵马调往城外。

宋宪等人见状,立刻汇入人流之中。

没过多久,他们离开了城池。

紧接着,他们离开队伍。

然后,他们沿着小路,朝北边奔去。

没过多久,他们来到一处荒废的驿站中。

此时,萧晨带着大量马匹,在这里等着宋宪。

萧晨抱拳道:“诸葛先生、大小姐、二小姐!”

诸葛若雪意外道:“你、你不是群芳胭脂店的那个老板吗?”

萧晨微笑道:“正是在下。”

诸葛若雪感慨道:“真没想到,你会是燕侯的人!”

萧晨看向宋宪,道:“将军,所有马匹已经准备好了。”

宋宪道:“辛苦你了。”

萧晨道:“就在不久前,主公命令传到,令你们前往汶山,然后向西进入羌人地界。主公已传令羌人,羌人会派出人马,在边境接应你们。”

汶山,地处四川北部、甘肃南部。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汶山是从岷县南部,延伸到峨眉山的褶皱山脉,逶迤700多千米。

四川境内为汶山中南段,主要有鹧鸪山、邛崃山、龙门山、茶坪山、雪宝顶等,是汶山的主体部分。甘肃境内为汶山北段,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

汶山的山体大都是四壁陡峭,峰顶尖锐,属冰川创蚀而成的角峰,而且山体的主要部分,由二叠系灰岩构成,其周围出露三叠系的砂岩、砂板岩,有煤、铁、铜、金、铅、锌、铀、水晶等矿产。

宋宪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诸葛亮,道:“先生,此地不宜久留,我们上路吧!”

诸葛亮抱拳道:“全凭将军安排!”

阎行喝道:“全部上马!”

众人闻言,纷纷跨上坐骑。

宋宪率领众人,朝北方奔去。

诸葛若雪问道:“将军,是燕侯派你们来救我们的吗?”

宋宪点了点头,道:“正是。主公在出征西域前,下达救援命令。其实,我们已潜入成都,但没有机会行动。直到今天,成都乱了起来,我们才抓住机会,展开了救援行动。幸好一切顺利,否则的话,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向主公交待。”

诸葛若雪问道:“燕侯为什么派人来救我们?”

宋宪摇了摇头,道:“具体情况,末将不清楚,但末将听说,这件事是六夫人提出的。”

诸葛亮闻言,感到十分羞愧。

洛阳。燕侯府。

罗昂问道:“文师,兵马准备如何?”

苏则抱拳道:“都已准备完毕。”

罗昂道:“辛苦你了!”

苏则道:“这是在下该做的。”

罗昂看向张燕,道:“传令下去,让大军休整一日。明天一早,前往绛幕。”

绎幕县是西汉时期设置的县,属清河郡。

张燕应诺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罗昂看向张济,道:“张济,你留守洛阳。”

张济抱拳道:“是。”

罗昂看向戏志才,道:“志才,你跟在我身边,帮助士元。”

戏志才抱拳道:“是。”

罗昂看向韩暨,道:“公至,你也前往。”

韩暨抱拳道:“是。”

罗昂道:“先下去休息吧。”

众人应诺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这时,一名士兵从外面跑了进来:“主公,成都细作的飞鸽传书。”

说着,他将绢帛呈给罗昂。

罗昂接过绢帛,然后展开看了一遍。

这时,他露出喜悦的神情。

赵嫣然问道:“夫君,上面写了什么?”

罗昂道:“上面说,宋宪将诸葛亮救出来了!”

赵嫣然道:“这么一来,月英妹妹就放心了。”

第二天,罗昂率领大军,向绛幕进发。

不久,罗昂在亲兵的护拥下,进入了鬲国。

张合率领众将,将罗昂迎入大厅。

罗昂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鬲国的治所大厅。

一众文武立在堂下左右,注视着罗昂。

罗昂看向张合,问道:“幽州曹军有什么动静?”

张合抱拳道:“根据最新接到的消息,曹植在杨修的建议下,已经将青州二十八万军队,全部集结于平原、安德、漯阴、高唐四座城池之中,互为犄角,而粮草辎重,也分别屯于这四座城中。曹军所摆出的,是一副据城坚守的架势,完全没有要主动进攻的迹象。”

安德,西汉置,属平原郡。

北魏时期,此地被设为安德郡治。

隋开皇九年,此地被移到山东陵县,并设为德州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洪武元年,此地省入州。

漯阴,秦朝设县,汉属济南国,三国属魏,西晋因之。

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政区变化无常,漯阴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有,北齐天保七年废除。

漯阴县,因漯川而得名,漯川是秦汉时期对于徒骇河的旧称,因漯阴县在漯川以南故称漯阴。

《商河县志》记载:商河自东汉至隋置滳河县以前,东部属湿沃县,西部属漯阴县。

《地形志》称:郡,刘义隆置,魏因之。盖宋於南置乐陵郡,并置湿沃县,而魏亦因宋之旧,即此《注》之漯沃也。此漯沃与平安城近,当在今新城、高苑二县之间。方志与《河水》篇之故城混为一地,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