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诸葛子瑜辞叔父 诸葛孔明助大兄(1 / 2)

诸葛玄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的少年郎,没想到平日里谨小慎微的侄儿今日却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

“子瑜,为何想要去洛阳求学?”诸葛玄虽然诧异,但却并未一言否决诸葛瑾的想法,反而出声询问。

诸葛瑾见叔父并未反对,感觉轻松不少,于是恭敬的答道:“叔父,瑜闻经学之道首推太学,杂学之要在洪都门学,再加上近来有传言康成公亦在洛阳,且不时在太学、洪都门学开讲释义,是以吾想前往求学,以增见闻。”

“嗯~,子瑜还有几年也将及冠,这几年正是你游历求学的大好时机,既如此,叔父也不好阻拦于你,只是出门在外定要小心谨慎,毕竟如今的天下间,各州均是盗匪四起,道路不畅。等下我就安排两名府中护卫随你左右,以护你安危!”诸葛玄低头沉思片刻,点头答应了诸葛瑾。

诸葛瑾闻言赶忙恭敬行礼:“瑾多谢叔父,此去多则三年,少则年余,如小侄侥幸讨得一官半职,届时便遣人前来接亮弟、均弟及两位妹妹前往,只是目前还需叔父多多担待,替我照顾亮弟、均弟及两位妹妹。”

“子瑜勿需如此,兄、嫂早逝,照顾尔等本便是吾这做叔父的责任,只是叔父实非良才,就这豫章太守一职,也是托袁氏于刘州牧手中讨来的,叔父唯恐没能照顾好你们才是。”诸葛玄扶起诸葛瑾,脸现惭愧之色。

“叔父言重了,吾等兄妹五人若非叔父,恐怕都已散落各地,况且因吾兄妹五人,反而致使叔父堂堂一郡太守,日子过的清苦。瑾谢过叔父!”说罢,诸葛瑾跪倒在地,给诸葛玄磕起了头。

诸葛玄见状,生受了诸葛瑾的三个响头,然后红着眼眶将其扶起:“好了,瑾儿,既然将要远行,就赶紧回去与弟弟、妹妹聚一聚,做好交代,莫使弟弟、妹妹们担心才是。”

诸葛瑾闻言亦红着眼眶跟叔父再一番道别,才退出了书房,用衣袖拭了拭眼角的泪水,然后向着自己五兄妹所居的院落走去。

......“二兄,这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啊?”一七八岁大的小男孩,费劲的捧着一捆竹简来到小院中,看着比他大个两三岁的男孩询问。而一旁打开的窗户里边,却隐隐看见两名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在用针线缝补着什么。

恰在此时,诸葛瑾大步走到院门口,看着小院子的两名小男孩和窗户内隐隐现出身影的两名少女,脸上挂着微笑招呼道:“亮弟、均弟、瑛妹、琳妹,我回来了!”

“哈哈,大兄!你昨日没回来,我也有好好读书的,不信你问二兄!”七八岁的小男孩当先跑上去,举着手中的竹简笑着跟诸葛瑾邀功。

没错,这就是诸葛瑾五兄妹的住所,七八岁大的小男孩就是年仅七岁的诸葛均,两名十二三岁的少女,则是诸葛均、诸葛亮的两位姐姐诸葛瑛、诸葛琳(历史记载诸葛亮却有两名姐妹,只是名字不详,年龄不详,这里是虚构的名字),至于那位微笑看着诸葛瑾的十来岁男孩,就是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了。

诸葛瑾轻轻的摸了摸诸葛均的头,笑着道:“均弟做的不错,以后大兄不在的时候,也要认真读书,听你二兄的话,知道吗?”诸葛均得到夸奖,不住点头应是,根本没在意诸葛瑾说的话的意思,反倒是微笑着的诸葛亮,听到诸葛瑾的话,眉间微微一蹙,然后便恢复正常,仍然笑着迎上去:“大兄辛苦了,为了吾等弟妹几人,连累大兄还需彻夜抄书,下次大兄可带上吾,必可减几分大兄辛苦!”

“亮弟这是哪里话?岂不闻孟子《跬道》之言:‘理亦无所问,知己者阕砻。良驹识主,长兄若父’?况且叔父照顾吾等兄妹五人花销不少,吾不过略尽绵薄之力,让叔父轻松几分罢了。”诸葛瑾微微摇头,笑着对诸葛亮说道。随即,两位妹妹也从房中出来跟诸葛瑾见礼。

等兄妹五人一一见礼之后,诸葛瑾便单独带着诸葛亮进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带着几分好奇和探究问道:“亮弟应该猜到了吧?说说?”

诸葛亮一脸平静的点了点头:“猜到几分,大兄恐怕是准备出一趟远门吧?荆州?不对,荆州士族林立,大兄前往很难有机会。那就只有北上了。颍川的话,荀氏已经全面倒向大将军这是天下皆知之事,而其他士族的情形与荆州相似,如此去颍川还不如去洛阳。况且洛阳有天下经学之首的太守,以及杂学之首的洪都门学。更有那位名镇天下的大将军。”说到这里,诸葛亮笃定的看着诸葛瑾:“所以,大兄是准备北上洛阳?”

“哈哈哈,亮弟真是吾家神童,余只是略微透露出离家之意,便被亮弟猜到这么多,厉害!”诸葛瑾开心的大笑夸赞,接着道:“既然亮弟知吾欲往洛阳,不如再帮大兄分析一下,吾若前往洛阳可有机会?”

诸葛亮闻言,没有先回答,反而双目灼灼的盯着诸葛瑾问道:“大兄曾说,父亲在世时,曾随父亲前往任城,见过大将军一面?”

诸葛瑾点了点头,回忆道:“确实见过一面,那年吾依稀记得还未满五岁,父亲乃是当时的泰山郡郡丞,前往任城拜访大将军之父‘学海先生’时带着我一道去的。那时的大将军应该与现在的你差不多大,反正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刚报完自己的名字,就被当时的大将军抱着带去何府庄园玩了两天。”回忆到这里,诸葛瑾不禁摇头失笑,显然那时给他留下了深刻愉快的记忆。

诸葛亮看着失笑的诸葛瑾,对其施了一礼,笑着道:“恭喜大兄,此番北上洛阳,必定可达成所愿!”

诸葛玄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的少年郎,没想到平日里谨小慎微的侄儿今日却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

“子瑜,为何想要去洛阳求学?”诸葛玄虽然诧异,但却并未一言否决诸葛瑾的想法,反而出声询问。

诸葛瑾见叔父并未反对,感觉轻松不少,于是恭敬的答道:“叔父,瑜闻经学之道首推太学,杂学之要在洪都门学,再加上近来有传言康成公亦在洛阳,且不时在太学、洪都门学开讲释义,是以吾想前往求学,以增见闻。”

“嗯~,子瑜还有几年也将及冠,这几年正是你游历求学的大好时机,既如此,叔父也不好阻拦于你,只是出门在外定要小心谨慎,毕竟如今的天下间,各州均是盗匪四起,道路不畅。等下我就安排两名府中护卫随你左右,以护你安危!”诸葛玄低头沉思片刻,点头答应了诸葛瑾。

诸葛瑾闻言赶忙恭敬行礼:“瑾多谢叔父,此去多则三年,少则年余,如小侄侥幸讨得一官半职,届时便遣人前来接亮弟、均弟及两位妹妹前往,只是目前还需叔父多多担待,替我照顾亮弟、均弟及两位妹妹。”

“子瑜勿需如此,兄、嫂早逝,照顾尔等本便是吾这做叔父的责任,只是叔父实非良才,就这豫章太守一职,也是托袁氏于刘州牧手中讨来的,叔父唯恐没能照顾好你们才是。”诸葛玄扶起诸葛瑾,脸现惭愧之色。

“叔父言重了,吾等兄妹五人若非叔父,恐怕都已散落各地,况且因吾兄妹五人,反而致使叔父堂堂一郡太守,日子过的清苦。瑾谢过叔父!”说罢,诸葛瑾跪倒在地,给诸葛玄磕起了头。

诸葛玄见状,生受了诸葛瑾的三个响头,然后红着眼眶将其扶起:“好了,瑾儿,既然将要远行,就赶紧回去与弟弟、妹妹聚一聚,做好交代,莫使弟弟、妹妹们担心才是。”

诸葛瑾闻言亦红着眼眶跟叔父再一番道别,才退出了书房,用衣袖拭了拭眼角的泪水,然后向着自己五兄妹所居的院落走去。

......“二兄,这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啊?”一七八岁大的小男孩,费劲的捧着一捆竹简来到小院中,看着比他大个两三岁的男孩询问。而一旁打开的窗户里边,却隐隐看见两名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在用针线缝补着什么。

恰在此时,诸葛瑾大步走到院门口,看着小院子的两名小男孩和窗户内隐隐现出身影的两名少女,脸上挂着微笑招呼道:“亮弟、均弟、瑛妹、琳妹,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