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少康面不改色,然心中早有计较。他深知,此番考验非比寻常,非得拿出真章,方能赢得众人之信服。
于是,他微微一笑,言辞温和却带着一股子坚毅:
“诸公所言,少康铭记在心。初来乍到,确有诸多不足,还需向诸公虚心讨教。然,正因如此,我更要奋发图强,不辜负君王所托,不辜负百姓所望。〞
“水患肆虐,我已深思熟虑,意欲先行修缮堤坝,再徐徐图之。不知诸公有何高见?”
那名官员又是一声冷笑,冷笑声在草堂内回荡,带着几分挑衅与不屑。他继续说道:
“修缮堤坝,可不是纸上谈兵那般简单。纶邑如今的境况,你或许还不全然了解。”
“我们手头可调用的资源有限得很,尤其是人力,整个纶邑仅有五百奴仆可供驱使。”
“这五百人,既要忙于农耕,又要应对突发状况,若再抽调他们去修那长堤,岂非是杯水车薪?届时人力耗尽,却未见成效,又该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草堂内的气氛瞬间紧绷,仿佛连烛火都为之颤抖。
官员们纷纷点头附和,显然对这位官员的观点表示认同。
华少康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深知,眼前的困难远比他预想中的要严峻得多,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克服一切难题的决心。
“诸公的担忧,少康自然明了。”
华少康沉声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韧,
“五百奴隶,确实人手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我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组织,优化分工,确保每一份力量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其次,鼓励百姓参与,以工代赈,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兼顾了民生。〞
“再者,我们可以尝试引进一些简易的工具和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至于贝币和物资的筹集,我已有所筹谋,会尽快上书朝廷请求援助,并同时寻求商贾的支持。”
说到这里,华少康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语气更加坚定:
“我知道,这将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但正如诸位所见,水患不除,民心难安,纶邑的未来也将岌岌可危。〞
“我华少康,虽初来乍到,但已誓与纶邑共存亡。我恳请诸位大人,能够摒弃成见,携手合作,共同为纶邑的繁荣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言一出,草堂内再次陷入了沉思。官员们面面相觑,似乎在权衡着华少康的提议。
言毕,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位冷笑的官员身上,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知诸位或有疑虑,或有偏见。但请铭记,我们共同的使命是治理纶邑,让百姓安居乐业。若因个人恩怨或成见而误了大事,那便是最大的罪过。”
一番慷慨陈词后,草堂内陷入了一阵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