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细致的核查,结果令人震惊。原本额定兵员五千六百人的两卫,实际人数却远远不足。徐州卫的兵丁仅有两千人不到,而徐州左卫虽然接近三千人,但整体实力依然薄弱。更令巩永固愤怒的是,当剔除五十岁以上的老兵后,两卫的总人数竟然只有四千两百人,远低于预设的战斗力标准。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巩永固的怒火难以抑制。他当即下令将两名指挥使停职,让李青山、白山接管卫所。
同时,他迅速起草了一份奏疏,上书朝廷。在奏疏中,他详细描述了救援开封府时督标营千户白山立下的首功,以及守备李青山、千户梁佐、李明山、魏知策、艾双双等人的次功。这些将士的英勇表现,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朝廷的骄傲。
此外,巩永固还在奏疏中如实呈报了徐州两卫的实际情况,强调了这两支部队在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徐州两卫靠近河南开封、山东临清等地,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军事枢纽。
一旦这两个卫所出现纰漏,将会对整个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巩永固恳请朝廷能够重视徐州两卫的兵力问题,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几天之后,圣旨到达,任命巩永固兼兵部尚书,赏银牌一枚,赐爵定远伯,授命巩永固全权负责徐州两卫的人事安排。白山、李青山、李明山、魏知策、艾双双被升为参将。
巩永固宣布将原本的督标军勇武军更名为定远军,随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兵力重组和编队。
巩永固命令李青山负责徐州卫的整编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青山将徐州卫现有的近两千人以及三千名俘虏进行了精心编排,组建成为两协,与李青山本部合并为定远军第一镇。李青山担任该镇的镇统,全权负责徐州卫的一切军事和行政事务。
他的任务是确保第一镇的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敌情。
白山负责徐州左卫的整编工作。
白山将徐州左卫近三千人及五千名俘虏整合起来,编为三协,组建成为定远军第二镇。白山凭借在救援开封府时的卓越表现,被任命为第二镇的镇统。
为了进一步增强定远军的实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巩永固又命令艾双双部吸纳五千俘虏,训练完毕后,开进安徽宿州,吸纳宿州卫两千多人,整编为定远军第三镇后赶回松江府。
任七部吸纳五千俘虏,训练完毕后,开进淮安,接手淮安卫,组建定远军第四镇。
梁佐部消化五千俘虏后,训练完毕后,开进亳州,吸纳武平卫三千人,组建为定远军第五镇。
至此,定远军已经拥有了五镇近五万人的规模。其中,白山的第二镇由于拥有天雄军骨干、陕西榆林一带的精锐士兵和五千精壮俘虏,实力最为雄厚。
巩永固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全方位的提升,因此他特别注重骑兵部队和梁山留守军队的建设。
他投入大量资源,精心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骑手,提高他们的马术技能和战斗素质。同时,对于梁山留守军队,他加强了组织管理和军事训练,确保他们具备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通过这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努力,定远军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原本随军的俘虏们在严格的整编和训练下,逐渐融入了定远军的大家庭,成为了忠诚而勇敢的战士。他们与原有的士兵们并肩作战,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如今的定远军士气高昂,每个士兵都充满着信心和斗志,都能够迅速适应并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只是巩永固没有想到,自己满心为大明谋未来的行为,差点赔上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