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道:“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的‘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于一九六五年移至轩辕庙院内。听说用硬币砸中他的大脚趾,会好运连连。”
希来˙梦达呵呵一笑,道:“切,还不小菜?你们看我的?”
几人随大俗,每人投了一个硬币。神仙的备胎,谁砸不中?
项开明指着旁边的古柏,道:“它是汉武挂甲柏,又称将军柏。汉武帝征朔方回来的时候,挂甲如此树上。”
前面就是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的祭祀正殿了。它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它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面由八根红色木柱撑起一个回廊。
大殿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与歇山顶,雕透花脊,屋面由灰布板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
前檐当间建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则各有四扇隔扇门。檐下的栏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两侧与两侧背面、内梁等处的彩绘,精致华丽,正门上悬挂“人文初祖”大匾。
登上大理石台阶,便是殿前的石坪。石坪正中置一长方形香炉,两侧各有一个香炉塔。
几人把带来的香烛点燃,插在炉子中。然后,恭敬地揖了三揖后,方才进入殿中。大殿正中的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墨玉轩辕黄帝浮雕像。
几人又是恭敬地一揖。然后,沿着碑廊向前走,便到了祭祀广场。
广场有一万平方米,由大理石铺就,南端东西两侧各建三出阙。
阙前台上摆放着八尊青铜铸鸿叔簋,东西两侧分列着九尊高二米的青铜铸牛鼎和五十六面龙旗。东面有一口龙魂大钟,西面则立一面龙威大鼓。
祭祀广场和北端是轩辕殿。它的建筑面积有一千七百平方米,由三十六根圆形石柱围合成一个长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履巨型覆斗屋顶,沉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简洁而古朴的屋脊,使整座建筑显得宏伟而庄严。
屋顶中央有直径十四米的圆形天光。外面的蓝天、白云清晰可见、阳光直接映入殿内,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看上去色彩斑斓。
在轩辕殿内中央偏北处,耸立着一尊高大的轩辕黄帝像石碑。
几人从轩辕殿出来之后,路过“中华世纪柏”和“泰山五彩石”,登陵道,前往山顶的黄帝陵。走了二百多百米,他们看到了“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八个字。
项开明呵呵一笑,道:“梦达,你要不要表演一个‘扎’?”
“那是你祖宗的规矩,应该由你表演。”希来˙梦达撇嘴道。
过了“下马石”没多远,一条宽阔的条石登山道,出现在几人眼前。
希来˙梦达看着宽阔的全部由大理石条铺成的陵道,道:“哎哟!好阔气?有几百梯?”
余慧道:“也不多,才二百七十七梯。”
在陵道的尽头,便是黄帝陵区。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它有东西两门。几人由东门进,迎面看到的是“汉武仙台”。
它是一个二十四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有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
在“汉武仙台”旁,是“棂星门”,正门带二张略小的门,中间夹着二幅龙的浮雕。
过了“棂星门”,便是黄帝陵冢。
在陵冢前,有一个“祭亭”。它为飞檐翘角歇山顶式,由八根柱子支撑,上部四角卷起处系有风铃,微风起时,风铃齐鸣。
亭柱上有两幅楹联:一为“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二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
亭前置放供桌、祭器与各种供品等。亭中置一高大石碑,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
在“祭亭”背后,就是黄帝陵冢了。
陈婉丽将祭品摆在供桌上,几人揖了三揖后,去了海拔的最高点:“龙驭阁”。
这是一个现代建筑,阁正南面书汉隶“龙驭阁”三个大字。阁内墙壁上,有十二幅展示黄帝功德的主题绘画。
几人看了绘画后,看了一眼桥山全貌及古城后,便心照不宣的往偏僻处走。然后,几人意念一动,去了昆仑山“死亡谷”。
祝各位新年快乐,心事事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