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太尉,参知政事,统领天下兵权(1 / 2)

长安城上下,近十万士卒瞩目在李绚身上,瞩目在他手中的先帝遗诏上。

李绚刚才所说的那番话,所有人都明白,不过是强词夺理而已。

说什么裴炎祸乱天下,其实不过是裴炎在大势之下没有选择罢了。

可是如今也的确是天下纷乱。

中宗皇帝被禁卫所杀。

废太子李贤为麻嗣宗所弑。

东宫被血洗,太子李重照逃出长安,最后在扬州登基。

天下纷乱,李绚更是一路从昌州打到了长安。

如今,他拿出这份先帝遗诏,便是在除了为中宗复仇之外,还要拿出一份正统之名。

只是有些人心中不懂,李绚明明已经是太子李重照任命的太尉,堪乱天下,为何今日又要拿出这封先帝遗诏来?

岂不是多此一举。

……

“彭王!”薛孤吾死死的盯着李绚手里的檀木匣子,咬牙说道:“这份遗诏在彭王手上久矣,谁知道彭王是否对其进行了篡改。”

“有没有篡改,验查一番便是了。”李绚将手里的檀木匣子递给云弘胤。

看了薛孤吾一眼,李绚才对着云弘胤说道:“这个匣子里面究竟有什么本王是不知道,只是先帝有命,若是朝中有乱,便让本王以遗诏回京堪乱,只是当年先帝忌惮的是中书令裴炎,未曾想到……”

未曾想到真正作乱的人是武后。

云弘胤接过匣子,平静的点头说道:“当然孝敬皇帝也不会想到,他自己与两个弟弟会死在自己母亲的手里,先帝有所失误,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绚嘴角微微抽搐,随即无奈的轻叹一声。

云弘胤当着众人的面,查看了檀木匣子,尤其是檀木匣子封条上的天子印。

高宗的天子印在中宗皇帝受册登基的那一日,便被彻底的销毁了。

李绚如果真的动了封条,那么不管是腊封,还是天子印的位置,都会有所变化。

但是如今,这个匣子虽然有时光上的变化,但确实可以肯定没有被打开过。

云弘胤抬起头看向薛孤吾,面无表情的说道:“下官确定,这份先帝遗诏从来没有被打开过,薛大将军若是有疑问,现在就请下城来,自己亲自来查看一番,如何?”

薛孤吾顿时紧握住了拳头,他的目光死死的盯着那个匣子。

他现在终于明白,自己所害怕的,还是先帝留下的遗诏。

更准确的讲,是先帝。

他不知道先帝在临终之前究竟留给了彭王什么,若是先帝直接命彭王杀了他,恐怕城门上的左监门卫,怕也有不少人要遵旨而行。

看到薛孤吾没有丝毫动静,云弘胤抬头看向李绚道:“王爷需要弘胤打开它吗?”

李绚平静点点头,说道:“麻烦使君了。”

“好!”云弘胤话音刚落,便已经顺手撕开了封条。

然后小心的推动匣子上的机关,这才一点点的打开了匣子。

也多亏的云弘胤曾经做过李弘的太子少詹事,不然这东西怎么打开,他还真的不会。

匣子终于彻底的敞开在十万双眼睛之下。

一封折起来的黄色圣旨已经出现在众人眼前。

所有人呼吸在这一刻,全部凝重了起来。

尤其是李绚。

他没有因为这個匣子不是空的,而感到有任何的轻松。

匣子里面有东西,是很容易察觉到的。

来回颠倒,哪怕是绸布,也会有轻微的声音传出,这瞒不了李绚,但圣旨里面究竟有什么,这才是李绚真正关心和在意的。

他不知道李治究竟给他留了什么,如果是一封空白的圣旨,那他今日……

李绚抬头,目光凝重的看向云弘胤:“云使君,圣旨可以宣读吗?”

“可以!”云弘胤抬头看向李绚,认真的说道:“王爷,圣旨要宣读吗?”

云弘胤可以肯定,在今日之前,这封圣旨从来没有被任何人打开过。

这也意味着李绚也不知道圣旨的内容。

李绚刚才说的很清楚,先帝对于他使用这封遗诏做了严苛的规定。

只有朝政动乱的时候,李绚才可以以这封圣旨,回京戡乱。

按说是没问题,但是有窦婴前车之鉴,谁知道这封圣旨写的是什么。

李绚咬着下唇,轻轻点头,说道:“开始吧!”

“高宗皇帝遗诏在此,彭王接旨!”云弘胤面色肃然的看向李绚。

李绚直接翻身下马,然后单膝跪倒在地,然后叩首道:“臣,彭王绚,恭领圣谕。”

“臣等恭领圣谕。”灵棚之后的无数士卒,在这一刻全部沉沉的叩首在地。

整齐的动作,轰然在整个天地间响起。

一下子,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城墙下右卫之中,有人跟着就叩首在地:“臣等恭领圣谕。”

“臣等恭领圣谕。”零零散散的声音在城墙下响起,但很快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

到了最后,薛孤吾能够清楚的看到城墙下的所有士卒,全部都叩首在地,没有一个站立。

便是城墙上,也开始有人单膝跪倒,叩首在地。

李绚没有任何攻城的打算,甚至一点攻击的姿势都没有,这让上下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巴不得李绚用现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杀戮。

……

在极短的时间里,金光门上,除了薛孤吾和他手下的千牛卫以外,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即便是城门上的千牛卫也忍不住的看向薛孤吾。

薛孤吾咬着牙站在那里,看的出来,他很纠结。

他是应该跪下接旨的,但是他又担心,这封圣旨里,有针对他的地方。

云弘胤扫了一眼薛孤吾,然后看向李绚,将折叠起来的圣旨打开,然后当着李绚的面,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二十三壬辰日,皇帝若曰:

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