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摆弄了铸钱炉后,李恪八百里加急上书了一道,那就是,可不可以铸造银开元通宝钱。
上书上得很快,回书回得也很快:准了,以后李恪这边的赋税缴纳,全部换成银开元通宝送长安。铜钱绢匹粮食就不用了,都给你李恪自己花。
而且,连同银通宝钱的样品也送来了。重量算得很好,正好是一两重。
李恪也算是明白李世民为什么会大方地将铸币权给自己了,原因很简单,一是李恪做海贸,手里不缺银铜,让李恪自己就地铸钱再运到长安,比起运送银铜到长安再铸钱要省力的多;二是李世民对李恪很放心,不担心李恪会超脱出自己的掌控。
接到李恪的书信,张之远立即从泉州赶回了杭州。
“主上,泉州的茶厂才刚刚出产,还需要多加留意,为何将属下召回?”张之远很是不解地道。
由不得张之远疑惑,杭州这边的茶园都是萧家的,李恪没有插手,李恪购置的茶园,都在武夷山。李恪本来以为武夷山是没有茶园的,但派过去考察的人却发回报告,武夷山有不少茶园。这可是把李恪乐坏了,当即就派人去购买茶园。
和萧家的茶叶生意主要是关陇不同,李恪的茶叶生意是南海诸国还有海东三国。海东三国中的倭国,是李恪茶叶倾销的重中之重。
李恪不仅是倾销茶叶,干脆连煎茶技术一块送。而且为了有仪式感,李恪特意让萧家的几个大儒,研究出了一套极为繁琐的喝茶仪式,对倭国的贵族吹嘘说这是大唐的贵族才能有的喝茶方法。
此时的倭国虽然没有大化改新,也还没有派遣遣唐使,但是,遣隋使是派过的。当然,因为国书的问题,被杨广稍微“客气”地赶了出去。
随着李恪麾下茶叶商人的一通吹嘘,茶叶迅速就在倭国上层打开了销路。倭国的金银铜,也开始大量流入李恪手中。李恪那近三百万两银子,其中的二百万两就来自倭国。
而且,李恪的船队的航行路线也越来越远。
李恪是很佩服自己麾下那个叫邓愈的幕僚的。
邓愈出身寒门,家族在泉州以打鱼为生。李恪招募幕僚的消息传到泉州后,这邓愈靠着一双脚走到了杭州吴王府,然后也不走正轨程序,直接在门口大喊:“吴王殿下若得吾,则南海海路不愁!”
由于李恪待人平和,因此门口的侍卫也没有赶走胆大包天的邓愈,反而是上报了上去。李恪闻言失笑,但也觉得如果没有真本事,应该不会放如此大言的。
将这邓愈召集进来,一通聊后,李恪惊奇地发现,这家伙还真没吹牛,对南海诸国讲得头头是道。当然,李恪也没法验证真假。不过,这起码说明了一点,这个邓愈或者他的家族,曾经是有人将南海逛了一遍的。
然后,李恪就招募邓愈为幕僚,让他专心开辟海上商路。
现在,这家伙已经把商路开辟到红海去了。
受制于泉州的人口和道路水平,李恪目前只是将茶叶生意放在了泉州,其余生意都是走华亭县设置在大江入海口的港口。
李恪脑海里转了一圈目前的商业路线,转完后才开口道:“茶叶生意先维持目前的规模吧,本王现在的重心将是放在台湾岛。子深,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跟本王一起去台湾,看看情况再做计较。”
“是,大王!”
张之远离开后,杨婉进来了。
“夫君,你就没考虑纳侧妃吗?”杨婉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