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抓鬼’两个字,即便是大白天,我还是有点头皮发麻。
那宅子里,竟然有鬼?
趁着还没到那三棵槐树的宅子前,我们一边慢慢往前走,一边听孤灯子娓娓道来。
那已经是桥头村百多年前的一段怪闻了……
如果不是那座宅子一直在‘闹’,只怕连村里现在的老人,都没多少人会记得这事……
百年前,桥头村里有个大财主叫王丰年,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因为他乐善好施,因此在周围十里八乡名望极高,深受百姓们爱戴。
奈何这老王家家运不昌,王丰年两口子直到四五十岁时,还没生下一儿半女。
这可把王丰年愁坏了,为这事终日唉声叹气。
甚至为了求来个后人继承家业,两口子拜尽了周围的名山古刹。
后来似乎是王丰年的诚心感动了天地,就在他五十三岁那年,两口子终于老来得子,产下了一个男婴。
王丰年如获至宝,便给这孩子取名叫做刘家珍,从小就宠着惯着。
那时王家老爷子对这位小少爷,真可谓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摔。
由于父母太过溺爱,所有人都以为这位王家少爷,早晚被宠得无法无天,以后必会长着家势为非作歹,为祸乡里。
可这位王家少爷,偏偏争气得很。
王家珍从小就知书达理聪明过人,而且年仅二十三岁时就一举夺魁,在当时的科举乡试中,考中了举人。
也正是因为这场科举,王家珍引起了当时乡试主考官的注意力。
那主考官姓杨,当时在朝中担任三品大员,膝下正好有一女儿和王家珍年纪相仿。
他这女儿同样是知书达理才貌双全,跟当时意气风发的王家珍,岂不正是郎才女貌。
于是杨大人竟在乡试后,主动跑到桥头村来,向王丰年老爷子提出了亲事。
这事在当时轰动一时,毕竟王丰年就算再有钱,也不过是当地村里的一方乡绅,是民。
然而杨大人在朝中身居要职,是官,而且是大官。
杨大人不计门户之别,竟主动来找王家提亲,想也知道,当时他对这位未来女婿是有多看重。
只要王家搭上了这条线,有这位未来岳父铺路,再加上王家珍自己也上进,按此下去,只要他安分守己不出意外,接下来入朝为官光耀门楣,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这天降的喜事突如其来,王家高兴还来不及,哪儿会不从。
于是没过多久,王家珍就和杨家小姐成了婚。
起初时,夫妻俩真像周围人想得那样,郎才女貌相敬如宾,日子过得也算美满。
然而这幸福的婚姻没出一年,却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而彻底改变了。
这女人名叫刘阿翠,也同样是桥头村人。
但她的遭遇和含着金汤匙长大的王家珍一比,简直可谓是天差地别。
这刘阿翠是个命薄之人,从小家境贫寒不说,而且三岁丧父,六岁丧母。
同村的姥姥姥爷见她小小年纪就在外边要饭,于心不忍,就把刘阿翠接回姥家抚养。
可姥家毕竟也是穷苦人家,刘阿翠小小年纪就要帮忙种地做工,童年可谓是吃尽了苦,受尽了罪。
可这还不是最苦的。
更苦得是,刘阿翠十二岁那年,姥姥姥爷身染怪病相继离世,相依为命的就只剩下家中的亲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