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们进入大殿时,秦狄的脸就变得阴沉,听他说完这些,秦狄嘴角泛起一股杀意,同时还有一股耐人寻味的笑意流露出来。
“众卿不必动怒。”
秦狄出声,殿内群臣逐渐变得安静。只听他口中传出几声干笑,继续说道:
“呵呵呵,耶律齐辉的这份心意,朕收到了。至于联姻一事,你们也听到了,朕就不必多说。大汉王朝屹立于华夏大地,作为华夏之主,维护华夏安宁乃是职责所在,不必让联姻成为友好同盟的基石,更不能成为两国之间的牵绊。”
三人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万没想到汉帝会当众拒绝。这让他们脸上倍感无光,奈何大殿之上,诸国使臣都在,又是在别人的地盘,只能以尴尬一笑对待,在太监的指引下,来到为他们预留的位置。
契丹之后便是天罗。与他们相比,天罗显然规矩了很多。
天罗之后,突厥使臣进入延禧殿。不知他们是与契丹商量好了还是冥冥中心有灵犀。同样对汉朝提出了联姻的策略,同样的是他们大汉的妃子。不过有一点倒是做出了保证,只要汉皇室嫁过去的公主诞下男婴,便可继承突厥国的下一任可汗之位。
可汗,在他们心中就是一国之君,因为地域和文化不同,称呼上有所不同而已。
尽管他们做出了承诺,秦狄对此依旧不屑一顾。见皇帝并未急着做出回应,殿内那些脑袋瓜转的比较快的官员,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即挺身而出来回怼突厥使臣。
秦狄稳坐龙椅,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被那些文臣讥讽。端起面前的茶杯轻抿几口,随后示意杨公公换了一杯新茶。感觉说的差不多了,口中发出了一声咳嗽,示意众人闭嘴。
对待他们,秦狄则一视同仁,做出的回答基本与回绝契丹时一致。
他心中很清楚,契丹和突厥虽然派遣使臣来到了京都,和谈之事,十有八九是个幌子。他们前来和谈结盟,无非就两个目的。第一,想方设法获得爆裂雷和弓弩。第二,两国既已建交,自然会要求汉朝释放耶律指颜与阿史那库鲁。
这两人位高权重,一个是契丹的王爷,一个是突厥的大将军。两人身后都有一股势力,若不能将他们救回,可汗的位置不会坐的安稳。
这两个国家的内部局势,其实挺乱。与几年前的汉朝相似,当时的门阀在两国变成了部落。可汗之下,便是多个部落的组成。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族人,而他们追捧的第一人并不是可汗,而是部落的首领。
本就是游牧部落,部落每年春天都会迁移,即便可汗站在面前,他们也不一定认识。他们也没有接受过所谓的爱国教育,在那些牧民眼中,部落的首领才是他们的老大。
当初突厥和契丹停战,便是他们身后的势力强行干涉。
契丹还好一些,毕竟耶律指颜与耶律齐辉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出于兄弟之情,他也不忍看到自己的弟弟死在汉军手中。
突厥那边的情况稍微有些不一样。突厥目前的可汗叫做鲁斯颊利,他能成为突厥可汗,完全是因为他爷爷当初的威望,得到了大多数各部落推举,上位成为了突厥可汗。到他这里,才算是第三代而已。
话是这么说,并不意味着突厥是近百年才有的国家。突厥在塞北建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鲁斯颊家族成为突厥可汗之前,突厥一国属于阿史那家族。
阿史那家族被推下神坛,只能怪阿史那库鲁的太爷爷昏聩,失了民心,从而导致突厥境内的许多部落不再拥护阿史那家族。
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阿史那家族虽然没落,却依然有追随者。阿史那库鲁的父亲较为平庸,没做出什么亮眼的事情。阿史那库鲁与他们不同,诚信待人,又曾多次率部抵御与契丹的摩擦。几十年来,积攒了不少威望,阿史那家族,大有重现往昔辉煌的迹象。
南下征讨汉朝,虽败犹荣。得知他成为汉军的俘虏后,多个部落的首领前往国都,强烈要求鲁斯颊利出兵,营救阿史那库鲁。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能被俘虏,只能说明阿史那库鲁身先士卒,与兵士一同冲杀,才给了汉军机会。在他们眼中,敢于一马当先的冲锋陷阵,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勇士,自然值得敬仰。
看到这么多人为他求情,甚至不少部落的首领前来请战。局面很尴尬,一部人主战,一部人主和。双方在鲁斯颊利可汗面前争论不休,迫于无奈,只能先安抚那些主战部落的首领。与汉朝和谈之策,先将阿史那库鲁接回突厥,在做商议。
主战派争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营救阿史那库鲁,既然可汗做出了承诺,此事暂时告一段落。
首领们这么一闹,鲁斯颊利可汗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产生了很大的怨念。毕竟阿史那家族执掌突厥几百年,而自己的家族执掌突厥还不足百年,根基自然没有阿史那家族的根基深。种种原因,令他心中对阿史那库鲁有了些不满,更多的则是忌惮。
小主,
之前并未阿史那库鲁对自己有什么威胁,想不到派他南下征讨汉朝,意外看清了阿史那家族不可撼动的根基。自己继承可汗之位仅有短短的六年,他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极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