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轻重缓急,吐蕃王子查尔瓒已经在他国使团面前明确表示,愿意归属汉朝,成为附属国,秦狄就必须有所表态。不仅是为了帮助吐蕃,更是为了让他国使团也都清楚,大汉无所畏惧。
打定主意后,八百里加急,火速传令兖州刺史,令其火速集结兖州境内各地兵丁,准备发兵吐蕃,抵御对抗西方外地。
除此之外,抽调邬振,周亮前往吐蕃,分别担任大军主副统帅,两人无须回京,直接前往兖州边境。
兵部传令之时,尚书台的魏征,带着麾下官员抵达鸿胪寺。在各国使团的见证下,魏征用最短的时间与查尔瓒签订了附属契约,双方加盖印信后,吐蕃正式成为了汉朝附属之地。
远在千里之外的吐蕃国君,摇身一变成为了藩王,查尔瓒也由王子变成了世子。
看到双方签订的契约后,诸国使臣各有心思,其目的只是想看看大汉将会如何对待吐蕃王室。
对他们的反应,魏征似乎早有准备,在众人的注视中,将皇帝的圣旨请了出来。
这道旨意是给查尔瓒的专属圣旨,只见他跪拜在地,等待着魏征宣读。
圣旨的前半部分,先是对吐蕃归属汉朝的行为,给予肯定。敕封原吐蕃国君查尔曼为吐蕃王,世袭罔替。赏赐若干,吐蕃境内臣民,免去三年赋税。其子查尔瓒为吐蕃世子,皇帝钦赐府邸,暂居京都。
至于圣旨的后半部分,才是查尔瓒最关心的地方。朝廷即刻出兵三万,前往吐蕃,抵御西方外侵之敌,收复失地。由国库调配粮草百万石,送往吐蕃,以助吐蕃百姓暂渡难关。
听到皇帝下达的旨意后,查尔瓒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自己冒死前来京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求援。相比被西方灭国,成为大汉属臣,无疑是吐蕃目前最好的选择。
查尔瓒没有任何犹豫,接旨叩谢皇恩。
捧着手中的圣旨,查尔瓒小心翼翼的查看上面的内容,暗暗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吐蕃终于迎来了一线生机。
这还不算完,魏征在众人面前,又宣读了一份天子诏书。
昭告天下,自即日起,吐蕃乃大汉王朝之版图。自今而后,凡是入侵吐蕃,擅自对吐蕃挑起战火,将视为对汉王朝宣战。犯大汉者,虽远必诛。
对各国使团而言,这份诏书无疑是份警告,同时也是汉帝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他们看来,吐蕃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地势以高原为主,土地极为贫瘠,没有什么太大的诱惑力。除了他周边的国家,其他人不会耗费人力物力去争夺一个贫瘠之地。
这只是他们的理解,实际上吐蕃的物产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玉石资源。
汉帝出兵入驻吐蕃,已在他国使团的意料之中,这算是常规操作,并不稀奇。他们现在感兴趣的是,汉军究竟会不会与西方开战。
吐蕃现状他们比秦狄还要清楚,西方的鸟人,也确实有些能耐,否则吐蕃也不会被他们侵占三分之二的疆土。
几个国家的使臣在听到汉军前往吐蕃的消息后,内心再次变得活泛起来。如果吐蕃被西方鸟人灭了,说不定下一个被灭的国家,就会是汉朝。真到那时候,说不定自己的国家也会分一杯羹。
这些人怎么想,魏征才不会去管。现在查尔瓒成为了汉臣,自然不能再继续留在鸿胪寺。皇帝已经命人为他安排了临时住所,就在皇宫的外城给他找了个房子,与神婆闵柔相邻。
魏征带着查尔瓒离开鸿胪寺后,各国使团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这刚刚发生的这一切,其中讨论最多的,则是汉军会不会与西方开战。
又过了没多久,就见鸿胪寺内不时有信鸽飞起,挥动着双翅,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走。
信鸽离开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秦狄耳中,对此他并未表态。那些人毕竟不是汉人,传递些合理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由他们去吧。
有了吐蕃这个先例,第二天中山国便与汉朝签订归属契约,中山国的疆土纳入大汉版图,至于一些附加条件,则需要中山国的国君亲自洽谈。
双方签订契约后,尚书台当即就拟定了名单,奉皇帝旨意亲赴中山国,洽谈归属的详情。
有了吐蕃与中山两国的归属后,一些塞北的小国开始变得动摇。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做出什么许诺,临行前国君没有给他们那么大的权力,就算他们想与汉帝亲近,也要先回国请示国君才能做出最后决策。
二十几个国家,最终有两个归属于汉,七八个国家与汉朝签订同盟。西方的那几个国家中,只有斯坦一国与汉朝皆为了同盟,双方友好结交,本着互利的原则,开辟两国商道。
计划是制定了,但真的实施起来,还有不小的难度。两国并不是邻国,中间还间隔了三个国家。想要通商的第一步,重点就是要打通其中关节。这些琐事就不用秦狄操心了,朝着自会有人按照皇帝的布局去实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