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辽东还是辽西?(2 / 2)

而在东边,也是在正统年间,由于李朝不断的北扩政策,原来生活在鸭绿江上游和图们江的女真各部,也被迫放弃故地内迁。

在两个方向的挤压下,原来生活在广大东北亚土地上的海西和建州女真人,被挤压到了紧贴明朝辽东都司东边相对狭小的区域。

对于过去长期依靠渔猎为生的女真人而言,生存空间被挤压所带来的猎场丧失,直接导致过去的生活模式开始难以为继,这迫使女真人开始更多依赖土地利用率更高的农耕,这也就开启了女真诸部如何走向后金统一的历史。

女真各部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承认明朝为宗主国,但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相当复杂。女真出于对奴隶的需求,不断劫掠辽东都司,导致当地双方之间关系紧张,但同时女真各部又对辽东马市产生了相当大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辽东地区的百姓,和女真之间实际上也并非是简单的掠夺和被掠夺者,双方不仅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由于许多辽东百姓本身也是女真人,因此他们和建州和海西的女真人之间,往往存在着血缘和文化上的联系。

比如像后世比较知名的佟养性所属的辽东佟氏,这一家族就依托自身的女真人属性,成为游弋辽东和建州之间的富商豪族。

而从辽东都司的角度来说,接纳女真部落归附也是一笔比较划算的买卖。一方面这些女真部众可以直接成为辽东都司新的兵源,女真人的归附,也会造成建州和海西的人口流失,削弱当地的女真人势力。

而且像辽东佟氏这样,保持着双面身份的女真豪族,他们在明廷强势时可以是明廷对建州、海西的情报来源。而在女真人强势时,也会极为顺滑地成为隐藏在明廷内部的定时炸弹。

比如说着名的萨尔浒之战,有人希望努尔哈赤被干掉,当地势力可未必希望努尔哈赤完蛋。

所以这一战看似是杨镐错误指挥胡乱分兵,实际上是作战计划被泄露,努尔哈赤有了对方的作战计划,想失败都难。

再比如,后来的王化贞派毛文龙到敌后去打游击。这一打之后,王化贞和毛文龙发现努尔哈赤的统治外强中干,他们认为此时发动进攻是有可能取胜的。

但是,王化贞忽略了一点,当地势力未必和他一样希望后金完蛋。结果,广宁之战,当地势力成员孙得功骗取王化贞信任后拆台捣蛋,导致王化贞广宁惨败。

然后就是熊廷弼从他镇守的广宁撤退时,五十万石军粮没有销毁,全部落入建奴手中。要知道,当时建奴的经济状况可是一直很不好,只要不出去抢掠,粮食供应马上就会出现问题。

当地势力的如意算盘是,王化贞惨败,自然得王化贞背锅,熊廷弼丢失五十万军粮,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小主,

换句话说,此时的熊廷弼已经从李成梁的反对者,变成了辽东当地势力的利益代言人,而努尔哈赤,更是辽东当地势力一手扶植起来的,和辽东当地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熊廷弼一掌握辽东实权,辽东局势就稳定,他的地位一动摇,辽东马上出现战乱,谁招惹熊廷弼,谁就得吃败仗。

只是让辽东当地势力没想到的是,在京城,他们的势力并不占优。结果一番斗法下来,熊廷弼被杀,王化贞反倒没死。

大致了解了在辽东当地各种势力的结构之后,那么在所谓的萨尔浒、辽阳、沈阳、广宁等各次战役中,外人看起来好像都是因为有了努尔哈赤同志的用兵如神,所以才取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

但实际上,在情报战线上,全是辽东当地势力穿着八旗军的军装在作战,为建奴方面进行着各种间谍活动,再加上大明方面一些掌军文人,根本不重视情报工作,更有甚者,居然还能在出兵之前,堂而皇之对出兵日期及人数进行公告。

于是在双方共同朝一个方向的努力下,建奴方面在每次和明军对垒时,就是不想赢都很难了。有时候,都不用建奴方面动手,隐藏在明军中的一些间谍,都能直接把军队搞乱。

比如辽阳城被攻破时,真正原因也不仅仅是当时的袁应泰收留蒙古人,才导致混在蒙古人中的后金奸细乘机开城门,事实上是在辽阳城里的辽东汉奸势力充当了带路党,事后向袁应泰泼一盆脏水,让他背了黑锅而已。

当时辽东当地势力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努尔哈赤把明军打得土崩瓦解闻风丧胆,然后努尔哈赤和明王朝和谈,努尔哈赤成为割据一方的藩国,当地势力就可以把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巩固下来。

只是此次辽东当地势力又再次失算了,明廷中的官僚士绅势力以辽东战事为借口,加征巨额辽饷,再次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辽东当地势力被抛弃了。

看到这里,对比一下后世的某个阶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就有人总结出了这么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也就是说,辽东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来解决,是很难实现圆满解决的,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辽东的完全控制。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有一句经典名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战争,但其起因却是政治,而根本原因又是因为经济,当然这其中难免也会掺杂进一些政客的所谓理想或者说欲望。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战争,而战争的本质就是因为经济,这是一个循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政治是态度,战争是行动,本质是生产资料的多寡,利益才是一切的根源。

胡文霆毕竟在后世已经进入了高级干部序列,对这些东西的认识肯定要比一般的人要深刻得多,因此,他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上,试图通过经济手段,从根本上来解决辽东方面的问题。

当然了,也因为辽东方面的水实在太深了,使得胡文霆对辽东方面的任何人都不敢有太多的信任,包括在史书中得到较多正面评价的孙承宗,胡文霆都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相告。

胡文霆在和孙承宗进行沟通时,只是向他简单的说明了自己目前拥有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后,不仅能大大加强建筑物的强度,同时还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希望孙承宗能将大凌河筑城工作中的一些附属工程交给自己来完成。

胡文霆的最初目标是希望能将大凌河城周围的所有坞堡建设都由自己来完成,结果在多方势力的一番角力之后,最终胡文霆只拿到了很小一部分的坞堡建设工程。

最后,胡文霆拿出了朱由检的敕令,硬是把面向锦州城一边的坞堡建设以及防守任务都拿到了手,并且还为此立下了军令状,表示自己所负责建设的坞堡,如果在防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如其它的坞堡,那么自己甘愿接受相关的军法处置。

在孙承宗的协调下,各方总算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于是,大凌河的筑城工作,在胡文霆这只蝴蝶的作用下,比历史上提前了整整一个多月开工了,胡文霆也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始投入到对相关坞堡的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