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4章 躲猫猫(1 / 2)

超维术士 牧狐 2320 字 3个月前

第3534章 躲猫猫

石画的话,虽然也能看到实体的记忆画面,但只能看到随机的一瞬,比起真相之眼要差很多。

但石画只是一件普通人都能使用的消耗品,而真相之眼嘛……鲜有巫师能会。

所以,综合起来看,石画其实还是不错的。

算是真相之眼的超级缩水版。

“不知道石画有多少库存?”安格尔好奇问道。

溪罗:“目前还剩下一枚。不过,若是先生想要的话,我们可以找镜山学院的这位大学者订购,根据那位大学者的反馈,估计一个月可以产出一枚石画。”

安格尔:“订购就算了,至于库存的这一枚石画……我买了。”

一开始,安格尔其实觉得石画对自己没什么用,毕竟,石画的效果太随机了。而且,石画是消耗品,一次一枚,用完即逝。

最重要的是,安格尔认识真相之眼的使用者。

你以为自己“变成”了墙壁上烛台就高枕无忧了。

于是,你被识破了。

以上,就是「警觉之眼」的简介。

不过,「躲猫猫」也有瑕疵,那便是逻辑屏障需要一个“逻辑物”来做依凭。

安格尔听说过幻术隐身、光学隐身、也见识过空间隐身,乃至于躲入时空夹缝的隐身。而意识流隐身,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溪罗说的很委婉,其实就是担心安格尔会在试用中对秘宝做些什么……

用安格尔的理解,就是一个能看穿善恶的秘宝。

之所以只买了两张,是因为库存只有两张。如果还有更多的话,安格尔不介意多买几张。

甚至,安格尔都还没去看这件商品的简介,就被它给吸引住了。

能不能实现,还要等之后在梦之晶原里尝试后才知道。

“逻辑物”就是红方需要扮演的物品,只要这个物品让对方觉得出现在这合理,那么这场意识流隐身就算成功了。

除开「躲猫猫」外,还有一件商品,安格尔很是在意。

说的模棱两可,但至少安格尔懂了。

这件秘宝,该不会又是系出同门吧?

对此,溪罗却是一脸尴尬的道:“虽然这件秘宝的掌控者,的确是那两位大学者的老师,但这件秘宝并非是大学者炼制的。它也没有这个能力炼制。”

强敌只要不是傻子,看到壁画里和其他画风格格不入的哆啦A梦,自然会明白这里有诈。

换言之,你不能通过逻辑屏障直接隐身,而是要扮演一个合适的逻辑物,让对方认为你的存在是合理的。

因为,这是整个圆镜商品中,唯一的一件……秘宝!

也即是,半步神秘。

溪罗:“那情稍等,我给店长打申请报告。”

安格尔:“现在去。”

一旦强敌发现有诈。

秘宝的名字为「你的目光如蛇如蝎,如蜜如糖,我都知道」。

其中最吸引安格尔的,是两样商品。

因为这件秘宝是那位大学者委托租借的,对方有决定权。

难得有一个可以亲自接触、尝试秘宝的机会,他怎么可能不愿意。

而这位大学者,和产出石画的那位大学者,师出同门。

话毕,溪罗便闭上了眼,通过意识流联系起了小镜4号商铺的店长。

因此,安格尔并不会觉得被冒犯。

「你的目光如蛇如蝎,如蜜如糖,我都知道」的简称是:「警觉之眼」。

“也能看到,那些藏匿在心灵深处的怪物。”

从上可知,「躲猫猫」的上限很强,一个普通人使用,都有可能让正式巫师忽略自己。但「躲猫猫」的弊端却很大,一旦你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敌人发现马脚。

根据溪罗的说法,当使用「躲猫猫」后,可以在身周形成一个特殊的逻辑屏障,当其他人看到你的时候,这种逻辑屏障就会蒙蔽对方的意识,认为眼前的一切都很合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真的有需要用到石画的那一天,还不如找莱茵阁下用真相之眼帮忙更划算。

莱茵阁下就会真相之眼。

不过,秘宝简介上所谓的“看到心灵深处的怪物”,安格尔有点不解。戴上「警觉之眼」,还能看到其他人心中的猛兽?

安格尔表情一怔:“警觉之眼在店里?”

而且意识流隐身不会有能量波动,更添几分隐蔽。

听完溪罗的讲述,安格尔对于秘宝是如何发现的,他没有太在意;他更在意的是——秘宝的持有者,的确和那两位大学者系出同门!

而且,直接是石画与躲猫猫两位大学者的老师。

「躲猫猫」的名字很长,它的效果其实一言就可以蔽之:特殊的意识流隐身。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取名风格真的是一脉相承啊。

不过,安格尔也理解对方的考量。

而这,就是意识流隐身的强大之处,哪怕是强过你无数倍的敌人,都有可能被意识流隐身给忽略过去。

所以,一开始安格尔是没打算买的。

「警觉之眼」的简介就很简单了,毕竟,它们也不知道这件秘宝的原理,自然不会写那么多深奥的公式。

再怎么说,这也是秘宝,是神秘相关的物品啊!

就算安格尔自己已经能够靠着疯帽子的加冕来炼制秘宝,可让他将秘宝借出去,或者借给一个陌生人使用,他都会生出同样的疑虑。

第一个,其名「要论躲猫猫的话,我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她的眼神中带着喜悦,看样子……她争赢了?

果不其然,溪罗开口第一句话便道:“店长同意了!”

如此有既视感的名字,让安格尔立刻想到了之前的石画与躲猫猫。

不过,价格太贵不是「躲猫猫」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