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不怕不怕(2 / 2)

面前的这位客人着实不好惹,店小二只想离他越远越好。

“稍后给我们上些吃食吧,就按照你们店里的特色来。”

“好嘞,您稍等。”

轻轻关上门,店小二又去给客人送酒。

房间内,文修看着有些拘谨的李云修,朝他招了招手。

“修儿,过来这边坐。”

李云修依言,来到文修身旁的坐下。

只听文修郑重说道:

“修儿,为师今日教你吐纳之法,这是入门的基础,你要好生研习。”

“是,徒儿谨记。”

接下来,文修便慢慢指导李云修该如何进行吐纳。

生灵存于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纳。

吐纳之法,实际上就是让生灵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生命韵律,以此来与天地产生呼应,达到感悟天地的效果。

吐纳之法并不难修习,基本上只要学习一段时间,每一个生灵都可以进行吐纳。

但每个生灵的吐纳之法却又不同。

即便是同一个师父教的,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吐纳之法也会有细微差别。

而随着修行加深以及境界提高,这种细微的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变得截然不同。

作为师父,文修现在只是引导李云修该如何感应自身的生命韵律。

欲要修行,先要修身,修身则先修己,明己心者,方知己路,明己路者,方知己身何存,明己身者,方知己路何行。

由于两个徒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文修对两个徒儿采用的是不同的教导方式。

对于李云修,他更侧重体悟红尘。

而对于白凝,他更侧重明悟红尘。

修行之人,讲究入世、出世、避世。

三者并不冲突,也并不用择一而终。

所谓入世,就是将自己置身于红尘之中,去体悟,去感悟,去明悟。

这是修行之人对自己的考验,也是修行路上要渡过的心劫。

红尘牵绊,斩断并非唯一选择,也不一定就是拖累。

重点在于解决的方式方法。

不解决,放在心里永远是块心结。

只要己心顺畅,是否留在红尘尽可随心。

而所谓出世,刚好与入世相反,是经历过红尘后,觉得对红尘已无牵挂,选择与红尘断开。

三者中,避世者反而是最少的。

想要避世,需要修行者对红尘厌烦,甚至是厌恶,却并不厌恶红尘中的某一个个体,如此才能躲着红尘还没有心结。

说简单些就是讨厌大环境,而不是环境中的某一个生灵。

李云修需要体悟红尘,是因为他是人,有父有母的人,他本就身在红尘,且不愿意斩断红尘。

白凝需要明悟红尘,则是因为她本是野兽,偶得机缘才开了灵智。虽有智慧,却无心智,不明是非,不晓黑白。

她入不入红尘都可以,重要的是让她看清楚红尘是什么,明白红尘中的生灵所想。

如此,她才能不会道心缺失。

大道之行,少了任何一块拼图都不行。

文修引导李云修完成第一次吐纳后,便让他自己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