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相约挖水渠(2 / 2)

“快看快看!”

“老天,两千多年了啊啊啊……”

几声土拔鼠尖叫,无数兴奋的声音荡漾在风中。

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老男人,突然蹲下身子嚎啕大哭不止。

旁边的小孙子小孙女纷纷跑过去安慰。但

已至中年的男女对望一眼,双双叹息。

“唉,父亲肯定是想起当年修建郑国渠那苦日子了。”

老人在儿孙的搀扶下起身。

“这是我修的啊!我修的!”。

旁边的人都被他的话吸引而来。

老人浑浊的眼中全是泪水,他抬手抹去。

“当年真是这辈子最苦的时候了,没有比那还苦的时候了。”

“同乡人去了十个,回来了的只有两三人。”

“没想到啊,没想到,它居然还在。”

老人说着既悲伤又有点骄傲。

一种穿越了数千年的感动击中了大秦黔首的心,他们第一次真实的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大地。

当然,并不。

嬴政深深吸气,又吐气。

郑国渠!

“郑国啊郑国,你恐怕直到死都没想到,你想疲秦人,勿使伐韩,却弄巧成拙吧!”

“好在当年没有直接把他杀了,渠成后,我关中之地成为沃野,为我大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嬴政看着不断蜿蜒的水流,在平静的碧绿河水下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欣慰。

【为了治理盐碱地,第一,我们兴修水利,引入淡水灌溉,冲刷降低土壤里的盐分。】

【第二,改良育种,培育适合盐碱地的水稻品种。】

赵过:“快快快,记下来,这些可都是有大功德的知识啊,无价之宝。”

除了赵过,无数的农人都在奋笔疾书。

尤其是本就生活在盐碱地的农人,更是疯狂对着天幕磕头。

有法子了,有法子了!

哪怕这法子要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他们也在所不惜。

贾思勰更是疯狂记录。

“明日,就给皇帝写折子。”

【在袁隆平先生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耐盐碱海水稻与普通的水稻并不一样。】

【由于富含硒,所以颜色更红,粒头更大,营养更丰富!】

【内蒙古兴安盟,是草原上的海水稻区,北纬45度,寒地水稻黄金带!】

【那么,它的产量有多少呢?】

天幕上出现一个农人,拿着称量工具。

“538公斤!!!”

一道大吼!

吼出了所有盐碱地百姓心中的一口郁气。

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上,无数人都在狂呼。

【538公斤,而古代生活在盐碱地的百姓,一年到头只能得到几十斤,甚至更惨一点十几斤,或者干脆没有。】

“天呐,你们听到了没!”

“翻了几十倍啊!!!”

“我们有救了!”

盐碱地的老百姓,激动的相互拥抱、捶背、哭泣。

有人转身,拿了一个铲子出来。

越来越多的人,去拿农具。

“走,挖渠去!”

也有人笑话他们傻。

“你们挖的完么?”

“挖死了也挖不完。”

“那也得挖,这代人不行,就下代,总有一天,会成功!”

看笑话的人顿时不说话了。

若是朝廷这个时候下令,挖水渠,估计会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