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京城占地总有上百里,有多条大道将京城分割成东南西北城区,一条大运河穿城而过,大运河中大小船只穿梭不停,港口人群熙熙攘攘,大路人流不息,好不热闹,不愧是大国度的都市。
杨刚感叹着大都市的繁华,策马下了望城岭。
从望城岭到南城门还有两刻钟的马程,不一会杨刚来到南城门口,见大城门外列着两排卫兵。负责检查入城人物,城门楼上还有一队卫兵守在城墙上。京城南城门属于京几一路守军护卫,这些城门守军应该就是黄肖的护卫军了。也不知此时黄肖是不是正好来南城门视察,若是他看到杨刚进入京城又是何种结果?
当然没有这么凑巧的事了,杨刚也不知道他的对头黄肖已经从军,正抱着当朝大将军武进的大腿官运享通,飞黄腾达,此时正在京城城南区京几一路当军长,这个南门正是黄肖守护之一呢。人事往往就是这样,远在天边常相望,近在咫尺不相知。
杨刚牵着马入城,一个似是班长的卫兵检查了杨刚的身份牌证,知道是来赶考的举子,对杨刚崇敬了几分,热情地向杨刚介绍了紫禁城的位置和贡院太学府应试的地点,说道:"举子大人,你来的有点慢啊,有很多赶考的举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入城了呢,近贡院太学府考点的客栈可能都已住满人,你只能住在远处的客栈了。"
看来这个门卫都干很久了,接触过多届赶考举子,对贡院设试点在哪里都熟知,还是个好心人,不错。
"多谢仁兄指点,有劳了。"杨刚道谢道。
接着杨刚又询问了京城南区十三巷六街怎么走,卫兵道:"哦,举子大人算是问对人了,小卒家就住在南区十巷,离十三巷不远,举子大人姓杨,是当朝御使中丞杨大人的家人吧?"
"是本家"杨刚道。
"中丞大人是好人啊,为官口碑很不错呢。举子大人从城门这里沿这条大道一直往前走六里左右,就是南区十三巷路口,拐进十三巷路口后,再直行过五条街口,下一条街就是第六街了,杨家府阺就在第六街的末端,杨府很大,很好找的。"卫兵道。
"多谢仁兄的热心,多谢了!后会有期!"
杨刚入城,按卫兵的指点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就到了第六街口。
且说陆向谋向大老宗主陈说了求援之意,大老宗主沉吟了一下,说道:"虽说宗门不参与当朝纷争是历代以来遵守的规律,这也只是相对明面上而言,若是徒儿当真受到来自暗势力方面的威胁,这就是宗门之事,以徒儿是老夫亲传弟子的身份,老夫和宗门当然也不会袖手旁观。这样吧,为师会关注徒儿的事情,在徒儿受到暗势力所迫而应付不了时,为师会出手援助,但为师和宗门不会直接参与当朝的争斗,徒儿要明白了。"
"徒儿知道,明面上徒儿不怕盛朝,不用烦劳恩师和宗门出手,徒儿会处理得了与盛朝的争斗。暗面上若有恩师和宗门援手,徒儿就无虑了,多谢恩师和宗门的助力,徒儿记得恩师和宗门的好,徒儿心中有数了!"武进感激道。
"盛家暗势力方面应该是很强的,毕竟盛家立国前就已经是京城的大世家,经过这几百年来以一国之富有资源和人脉聚集,暗势力肯定更加强大。几十年前老夫曾会过当年是盛家第一天骄的人物,老夫只险胜,想来此人若是还在,必是老夫劲敌了。"大老宗主道。
"对于盛家王朝的暗势力我们也调查过,虽无法查得彻底,也了解个大概。盛家尚在的老祖还有五人上下,都是天境二三层以上,灵空境应该有上百人,灵虚境人数不详。"孔超亮道。
"哦,如此还可应付,徒儿今后对盛家的暗势力要多加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可做无准备之事。"大老宗主道。
"是,徒儿定遵恩师之言处事!"武进道。
再说盛朝于去年十月举行乡试之后,今年六月的会试就要到了,景帝已下旨,今年负责会试的主考官由礼部尚书言为担任,由吏部尚书史从调任主监考官,考试地点就设在京城的贡院太学府举行。
景帝规定,今年会试只考策问时政实务方面的内容,由翰林院出题,凡是考中进士者都要参加殿试,凡殿试过关者,由他景帝亲自定名次。今年景帝打算将殿试前三十名的才子直接授予重重官职,安置在朝堂中,并授以"帝子"尊荣。如此打算,是由于他无子嗣,想趁他在位时多培育自己的势力和人脉。若迫不得已立了侄子为储君,他毕竟不是自己的血脉亲生,怎知在自己退位后又是何种景象?
出于此虑,景帝才有了今年殿试的多种想法,授予殿试前三十名才子以"帝子"尊荣,可见景帝意图明显,未雨绸缪了。
盛朝立国后,科举只沿袭了前朝的进士科和武举科两种制度,其他如前朝经常举行的秀才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诸史科,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医举科等等,因为科目繁杂,难以定名,就废止了,皇帝有时也会开举制科,举行殿试。
盛朝的科举制度是三级考试制度,即州试,省试,会试(殿试),州试即县,府,院三级地方考试,学子只有通过州试后才能参加省试。省试即是乡试,也就是举子试,通过省试后就是中举了。会试(殿试)就是进士试,由皇帝指定的官吏进行考试,通过后,再由皇帝亲自面试,俗称殿试。制考是皇帝亲自出题的考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难考,规格最高的考试,当然能通过制考者就可以直接入朝为官。
会试成绩一般分为五等,一二等为进士及第,三等为进士出身,四五等为同进士出身。殿试中选后,皇帝会在琼林苑宴请中选的举子,名为闻喜宴,赐绿袍,官靴,官笏,冠以官服,并分别拜官。
再说杨刚出了梅关之后,穿州过省,一路游历,前来京城应考会试。经过几个月的跋涉,这天终于来到了京城外南区的望城岭。从高处往京城望去,入眼京城是灰蒙蒙一片,宏大无比,只见远处房楼隐现,极目看不到尽头,近看房舍鳞次栉比,重重叠叠,就如逆风迎看水面波浪一般,别有一番致景。
整个京城占地总有上百里,有多条大道将京城分割成东南西北城区,一条大运河穿城而过,大运河中大小船只穿梭不停,港口人群熙熙攘攘,大路人流不息,好不热闹,不愧是大国度的都市。
杨刚感叹着大都市的繁华,策马下了望城岭。
从望城岭到南城门还有两刻钟的马程,不一会杨刚来到南城门口,见大城门外列着两排卫兵。负责检查入城人物,城门楼上还有一队卫兵守在城墙上。京城南城门属于京几一路守军护卫,这些城门守军应该就是黄肖的护卫军了。也不知此时黄肖是不是正好来南城门视察,若是他看到杨刚进入京城又是何种结果?
当然没有这么凑巧的事了,杨刚也不知道他的对头黄肖已经从军,正抱着当朝大将军武进的大腿官运享通,飞黄腾达,此时正在京城城南区京几一路当军长,这个南门正是黄肖守护之一呢。人事往往就是这样,远在天边常相望,近在咫尺不相知。
杨刚牵着马入城,一个似是班长的卫兵检查了杨刚的身份牌证,知道是来赶考的举子,对杨刚崇敬了几分,热情地向杨刚介绍了紫禁城的位置和贡院太学府应试的地点,说道:"举子大人,你来的有点慢啊,有很多赶考的举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入城了呢,近贡院太学府考点的客栈可能都已住满人,你只能住在远处的客栈了。"
看来这个门卫都干很久了,接触过多届赶考举子,对贡院设试点在哪里都熟知,还是个好心人,不错。
"多谢仁兄指点,有劳了。"杨刚道谢道。
接着杨刚又询问了京城南区十三巷六街怎么走,卫兵道:"哦,举子大人算是问对人了,小卒家就住在南区十巷,离十三巷不远,举子大人姓杨,是当朝御使中丞杨大人的家人吧?"
"是本家"杨刚道。
"中丞大人是好人啊,为官口碑很不错呢。举子大人从城门这里沿这条大道一直往前走六里左右,就是南区十三巷路口,拐进十三巷路口后,再直行过五条街口,下一条街就是第六街了,杨家府阺就在第六街的末端,杨府很大,很好找的。"卫兵道。
"多谢仁兄的热心,多谢了!后会有期!"
杨刚入城,按卫兵的指点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就到了第六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