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七年腊月十三,年关将近,辽东平原,天寒地冻。
各处田间劳作早已停止,土地冻得比铁块还硬。
从现在到明年三月,是辽地猫冬的时节,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大多数辽民的生活常态。
刘招孙很羡慕这些农户,他就没这样的好福气。
他已经五六天没回总兵府和两个丫头嬉闹,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外面奔波。
白天忙着训练战兵和安排屯堡事务,偶尔还和袁崇焕讨论商贸公司的筹建进展。
晚上来不及不回家,就住在城外军营,睡在他的总兵大帐。
临睡前,刘招孙还要对着幅并不精致的辽东地图一遍一遍看,好几次都是穿着铠甲在地图旁睡着。
“朱元璋真是厉害,我精力不如他。”
困乏的时候,刘招孙这样对自己说。
目下只是占据辽东五城,便累的不行,也不知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朱元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好在刘招孙是典型的摩羯座,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不分日夜,燃烧自我,倒也不觉得苦。
从这个角度上说,刘招孙的穿越堪称完美。
穿越前是996程序猿,穿越后进化成007平辽侯。
两世为人,随时都有猝死危险。
好在有戚金、袁崇焕、康应乾、乔一琦等人帮他分担一些。
戚金作为负责农兵的日常训练。
从沈阳带回来三千多人,在本地招募两千多流民,北直隶、山东各地也陆续有人投奔。
截止腊月十三,应募加入农兵的流民总人数超过八千人。
刘招孙对这些人进行了初步筛选,清理掉几百个兵油子青皮。
不过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像海滩上高高垒砌的沙子,水一冲就塌。
戚金的任务,就是替平辽侯把关,把沙子中的水分挤掉,然后辅助刘招孙练出一支新的强军。
刘招孙给戚金交了底,八千人中留下两千农兵便可,其余全部淘汰。
刘总兵打仗,信奉的准一直都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被刷下来的人,只要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忠于平辽侯,也可留在辽东参与分地,若是表现优异,以后可争取做个辅兵或是火兵。
当然,辅兵火兵的待遇,要比农兵差,每人分田三十亩。
天气寒冷,不能下地劳作,新兵训练却不能停。
冬练三九不是说说而已。
后人评价戚继光:“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戚继光)。”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成书较早,到万历中期,开始风靡九边内地,被很多将官奉为圭臬。
刘招孙虽是刘綎义子,十几岁便对鸳鸯阵等阵法耳熟能详。
不过他那点练兵道行和戚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戚金是戚继光养子,深得戚帅真传,在选兵、编组、授器等方面,要比行伍出身的刘招孙更为专业。
不过刘招孙还是亲自训练,由戚金负责纠正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此外,邓长雄和王二虎各率两个把总前来协助。
练兵定在开原东门的大校场,八千多人将校场站的密密麻麻,后面来的人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在戚金的反复劝说下,刘招孙减少了长跑的训练比例,加大了鼓号队列练习。
眼下农兵暂时都不用下地干活,所以定为三日一练。
三日一操也是古代强军操练的标准,随着训练的持续,很快有人体力吃不消,被淘汰出局。
六日之后,有五百多人失去农兵资格。剩余的新兵终于能跟着鼓声,勉强排成队列。
刘招孙对这样的进度还算满意,于是将接下来的练兵交给戚金去做,他的工作重心也从练兵转向了屯堡。
除了靖安堡,开原周围还有三十二个屯堡。
各堡民户人数,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两三百人,总人口超过三千人,正白旗围攻开原时,这些民户大都撤退到开原城中,所以损失不大。
由于之前开原体系之前是军民分离,屯战各不影响,战兵作为职业军,精力只在战斗之上,而这些分到地辽民,则是一心一意好好种田。
刘招孙不准备对这群辽民进行训练。
这批人大都是从浑江开始追随自己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刘招孙都认识。
这支辽民是刘总兵嫡系中的嫡系,和开原战兵一样,完全可以依赖。
凭着他们追随自己这么久,不离不弃,刘招孙也不能做卸磨杀驴的事。
民政官陪同刘总兵视察屯堡。
刘总兵在这群辽民中威望很高,每到一处,都会引起百姓热烈欢呼。
在巡视途中,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