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香花引蝶、臭肉来蝇,淮南王刘安读书鼓琴、善理民政时,身边自然多是文人墨客、饱学之士,而当其心怀异志、阴谋作乱时,身边自然也就围满了野心家。
在淮南王积极谋叛之时,大量能言巧辩、野心勃勃之辈纷纷来投,他们有的积极出谋划策、制定方略,有的则为了讨好淮南王胡编乱造了各种歪理学说,极尽阿谀奉承之事,
在这些人的吹捧下,刘安甚至感觉自己要是不起兵造反,都有些对不起天下臣民和满天神只了,因此谋反之心日甚。
为了打探朝中形势,在诸侯王男子不便长期留京的情况下,淮南王刘安便将自己的女儿刘陵派到了京城。刘陵入京之后,广泛结交汉武帝刘彻身边的亲近之人,替父亲刺探朝中内情,为其谋反大业添砖加瓦。
汉武帝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金俗,是太后王娡与前夫金王孙之女。当初王娡进入刘启的太子宫后,便与前夫和女儿断绝了联系,王娡虽然最后得以母仪天下,但金俗却始终流落民间,与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一样嫁人生子,操持家务,苦度岁月。
汉武帝即位后,通过宠臣、韩王信曾孙韩嫣得知了金俗的下落。当时,金王孙已死,汉武帝遂亲自带人将这个素未谋面的姐姐接入了长乐宫与王太后相认,并赏赐了金俗一家豪宅和大量钱财。
元朔三年(前126年),在汉武帝的主持下,金俗的女儿被嫁给了淮南王世子刘迁为妃。此举本是汉武帝对淮南王的恩典,但刘安却担心世子妃嫁过来后,会发觉自己的谋反阴谋进而向朝廷告密,便有心拒绝这桩婚事。
然而,由于世子妃极受外祖母王太后和舅舅汉武帝的疼爱,刘安担心公然拒绝赐婚会触怒王太后和汉武帝,最终只得勉强答应了下来。
刘迁与世子妃成婚之后,对于这个儿媳的到来,刘安却是整日心惊肉跳、担惊受怕,唯恐自己阴谋叛乱之事会被发现。为此,刘安找来儿子刘迁,与其商议如何才能将世子妃赶回娘家,父子二人绞尽脑汁商讨了数日,终于被他们想出了一个损招。
刘安先是假装因事迁怒于刘迁,将其幽禁了起来,让他和世子妃同居一室。刘迁则装作不爱世子妃的样子,在此后的三个月里始终对世子妃不理不睬,最后世子妃实在受不了了,心灰意冷之下向刘安请求返回京城。刘安这才装模作样的上书朝廷致歉,将世子妃送回了娘家。
元朔五年(前124年),淮南王世子刘迁学习剑术,因为手下人的不断溜须吹捧,以至于刘迁对自己的剑术极为自信,自认已经无人可比。他听说自己父亲手下的雷被剑术精湛,便召其前来较量。
雷被知道比武这种事情太过危险,一个不好便会弄伤对方,鉴于对方的世子身份,雷被多次予以婉拒,然而不知深浅的刘迁却步步紧逼。无奈之下,雷被只好应允,较量之中,虽然雷被一让再让,最后还是不小心刺伤了刘迁。
自幼骄纵的刘迁哪里忍得了这口气,遂在父亲面前不断诋毁雷被,虽然淮南王刘安并未因此怪罪或惩处雷被,但自知闯下大祸的雷被,每天过的那叫一个心惊胆战。
当时,恰逢朝廷与匈奴交战,征召天下勇武之士,雷被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便向淮南王请辞,表示想要去参军与匈奴作战。雷被作为淮南王的亲近门客,经常随侍身边,对于淮南王的事情知道不少,如今又与世子刘迁生怨,刘安哪里敢让他去长安,于是将其罢职囚禁。
小主,
不久后,雷被逃脱监禁,偷偷溜出淮南国,一路逃到了长安。雷被以为自己被囚禁,乃是世子刘迁在淮南王刘安面前诋毁的缘故,这才上书朝廷,告发世子刘迁。
河南郡作为此案的主审衙门,河南郡太守接诏之后,便立即命寿春县抓捕淮南王世子,并押赴河南郡受审。淮南王刘安和王后荼担心谋反之事暴露,哪里敢让刘迁前去受审,于是一面下令寿春县不得妄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应变,双方为此僵持十余日,河南郡太守只好将此事上奏汉武帝。
由于淮南王刘安谋反之事尚未暴露,再加上时值汉匈大战的关键时刻,汉武帝为了避免国内发生动乱,也不敢迫之过甚,遂下诏准许淮南王世子在淮南国就地受审,不必再将其逮往河南郡,原本极为紧张的形势这才得以缓和。
谁知这边刘迁和雷被一案还没审结,那边淮南王和淮南相却又接连上书相互攻讦。
起因是淮南相不满寿春丞的行事作风。寿春丞虽然是朝廷命官,但寿春毕竟淮南国属县,他哪里敢得罪淮南王刘安,纵使河南郡太守是奉旨办案,但县官不如现管,寿春毕竟不是河南郡地界,于是寿春丞便选择了遵循淮南王刘安的命令,对河南郡太守抓捕刘迁的命令,来了个置之不理,但此举却引起了淮南相的强烈不满。
淮南相认为寿春丞身为朝廷命官,却只知顺从刘安之意,而不知朝廷诏命,拒不逮送刘迁,乃是触犯了“不敬”之罪,因此上书弹劾寿春丞。
淮南王为此替寿春丞向淮南相求情,淮南相却根本听不进去,坚持上书弹劾,刘安一怒之下便也上书弹劾淮南相。汉武帝无奈,只好将此事交给了廷尉张汤查办。
张汤虽为酷吏,但查办案件确实有一手,不久他便查明了事情原委,于是上书汉武帝,表示寿春丞拒不逮送世子刘迁,乃是受淮南王刘安指使。对此,公卿大臣纷纷要求将淮南王刘安逮捕查办,淮南王刘安刺探到这个消息后,再度升起了起兵对抗之心。
不过,由于担心内部生乱,影响到攻打匈奴的大计,汉武帝并未批准公卿大臣们的建议,而是派中尉段宏前往淮南国就地向淮南王询问查证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