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便过了数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大举进攻江夏,黄祖战死,刘表大病一场,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这数年来刘琦常常过江来见刘备等人,希望能够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免于被蔡瑁刘琮一党打压,但刘备碍于身份无法直接插手,唯有劝刘琦忍让。
可最近,刘表病重后,蔡瑁等人认为权利更替就在眼前,更是不遗余力的打压刘琦,刘琦无奈,只得再次来到樊城求助于刘备。
见到刘备,刘琦涕泗俱下大诉苦水。末了,刘琦收拾了仪容,起身告辞,刘备送出城门,刘琦又恳求道:“蔡氏向来打压,恐父亲百年之后不能相容。叔父,请救小侄一救!”
刘备很是为难,一方面在这种时刻自己也不便插手二子的立嗣之争,另一方面自己也没有好的办法。
“贤侄,此事乃你们家事,我如何插手?”
说到这里,刘备转头看到了同来送行的诸葛亮,突然计上心来,附耳道:“帐下有子麒孔明和元直,皆是智谋之士,来日可求教于三人,必有良策!”
刘琦恍然大悟,点头拜谢而去。
回到府中,刘琦左思右想,决定求教于诸葛亮,一来诸葛亮大名如雷贯耳远胜其他两位,二来他的岳父黄承彦曾是自己的老师,有这层关系在,也能好说话一些。
打定主意,刘琦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给诸葛亮,声称自己近来得到一本古籍,想请诸葛亮前去一起品读。
次日,刘备正与众人在府衙中议事,突然有人送来了刘琦的书信,得到书信后,诸葛亮狐疑的看向刘备,似乎察觉到这里有刘备的主意。
刘备心里本就在有鬼,被盯的浑身不自在,道:“既然大公子有请,你便去走一趟罢。”
诸葛亮哦了一声,退出了府衙便往襄阳而去,心里已经大概有数了。
“孔明!且留步!”
荀骥快步追出来,叫住了诸葛亮。
诸葛亮回头看到荀骥跑的气喘吁吁,有些惊讶的问道:“子麒,还有何事?”
荀骥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示意诸葛亮边走边说,道:“聂玄打探到一些消息,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了袁熙和袁尚,关中马腾入朝为质,北方已然统一。曹操在邺城挖了一个玄武池训练水军,随时准备南下,而此时刘景升病中恐不久于人世,荆州形势错综复杂,爆发只在朝夕之间。”
诸葛亮叹道:“是啊,刘景升一旦病逝,大公子势单力孤,绝不是蔡氏和蒯越等人的对手,到时荆州危矣,我军亦无容身之处!”
荀骥追问道:“所以,你这次面见大公子,打算如何?”
诸葛亮想了想,道:“劝大公子放弃争嗣,去江夏做太守。”
荀骥摇了摇头,道:“还不够。蔡瑁等人久降曹操久矣,若曹操大军到,我料他们必定开城投降,届时我军腹背受敌,恐有灭顶之灾。荆南四郡太守多是刘使君亲近之人,可建议大公子暗中联络他们,一旦蔡瑁等人投降,我们便沿江而下。只是江陵一地最为紧要,既可扼守长江,又可作为荆南四郡之屏障,请大公子多加留意!”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子麒所言有理,我这就去见大公子。”
送走了诸葛亮,荀骥刚刚回到府衙,却见刘表亦差人来请刘备赴宴。
这个时候刘表突然派人来请,荀骥等人心中咯噔了一下,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于是连忙问使者:“刘使君近况如何?为何会突然请我家主公赴宴?”
那使者回答道:“刘使君近来精神不错,说是半年未见想念左将军,故而派我来请。”
刘备愣了一下,道:“使者请稍候,容备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