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放牛娃朱重八(2 / 2)

破烂的茅草屋,冰冷的西北风从北向南穿过,高志云冷得直发抖。

刚刚交谈中得知,现在是元朝至正四年,按历史推算也就是公元1344年。

能在这战乱的年代活下去吗?高志云不停地问着自己。

朱家虽然贫穷,但每个人对高志云都照顾有加。

高志云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空闲时就教朱重八认认字、念念书。

但是,转眼间,灾难就来了。

公元1344年,黄河泛滥,沿岸几十万人无家可归。

祸不单行,淮河沿岸瘟疫横行。

濠州一带连续几个月一滴雨都没有下,万亩良田颗粒无收。

濠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凤阳,朱元璋的老家。

元顺帝下诏赈灾,但到老百姓这里连粮食壳都没见到。

朱重八一家的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平时基本上靠喝粥度日。

高志云和朱重八漫山遍野地寻找食物,野果、草根、树皮,甚至是老鼠和蛇。

蛇,高志云最讨厌的动物,没有之一。

小时候陪母亲去地里干活的时候被毒蛇咬过,差点没救回来。

但食物终究还是没有了。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

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饿死。

四月十二,朱重八的侄儿饿死。

四月二十二,朱重八的母亲饿死。

朱重八,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只有痛哭,哭诉上天为何要这样对待他们。

高志云搂着朱重八颤抖的肩膀,勾起了心中那不愿提起的悲痛。

也是十七岁,高志云亲眼看到父母倒在血泊中。

死亡,在想象中很远,却在现实中这么近。

三个月前,朱五四端来豆腐羹的画面还在眼前。

三个月后,子孙三代,四具尸体却躺在这简陋的茅草屋中。

现在的朱家,家徒四壁,连寿衣都买不起,更别说棺材和坟地了。

高志云不停地安慰着朱重八,建议道:“要不我们去求一下东家帮帮忙吧,死者为大,先要入土为安才好。”

朱重八无奈地点点头。

高志云和朱重八找来一扇草席将四人尸体盖好,前去东家求助。

刘德,濠州地主,朱五四给刘德当了一辈子的佃户,朱重八给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高志云和朱重八来到刘德的府邸,红墙绿瓦,假山流水,十分奢华。

来到正堂上,高志云和朱重八跪倒在地,朱重八用颤抖的声音乞求道:“刘东家,看在家父这么多年来为您操劳的份上,希望能施舍一寸坟地。我这辈子做牛做马都会报答您的这份恩情。”

刘德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把怀里的小妾拉过来亲了一口,一脸不屑,“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给你们饭吃。人都死了,还想要我的地,赶紧滚。”

“东家,求求你了。”朱重八只能不停地磕头,头上都是血也不敢停下。

高志云沉声道:“刘东家,种善因得善果,还望施舍方寸之地。我等日后必当回报。”

刘德抬起头,虽然觉得高志云有些与众不同,还是轻蔑地说道:“就凭你们?来人,把他们赶出去。”

任凭两人如何乞求,还是被刘德的家丁赶了出来。

高志云感受一种从没有过的无力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两人无奈拆下家里的门板,抬着四人的尸体,漫无目的地寻找着一个可以埋葬这四人的方寸之地。

天大地大,可没有一寸土地是属于他们的。

这就是穷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