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关于致远号与经远号在大东沟海战中浴血奋战的报道一经发表,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朝廷上下掀起惊涛骇浪。
众多朝廷官员心思各异,尽显百态。那些一贯崇洋媚外的软骨头官员,听闻海战消息,脸上尽是惶恐与不安。
他们平日里对外国列强卑躬屈膝,早已习惯了在洋人面前唯唯诺诺。如今海战爆发,他们心中只有畏惧,害怕大清触怒洋人,给自己带来灾祸。
这些官员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言语中满是对外国的谄媚。“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要是惹恼了洋人,咱们可就没好日子过了。”“可不是嘛,洋人那坚船利炮,咱们哪里惹得起?
还是赶紧想办法求和吧。”他们仿佛失去了脊梁骨,只想着如何讨好洋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荣华富贵。
其中有一位姓张的官员,平日里就以巴结洋人为荣。
此刻,他更是惊慌失措,不停地念叨着:“这可怎么办?万一洋人怪罪下来,我这官职怕是不保啊。不行,得赶紧想办法让朝廷求和,不能得罪了洋人。”
而很多官员,在看到海战报道后,第一反应不是为将士们的英勇而自豪,而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愁眉苦脸地对身边的人说:“这仗一打,生意肯定受影响。洋人要是不高兴了,咱们的买卖可就难做了。还是赶紧劝太后和皇上求和吧。”
那些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之辈,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未卷入这场惨烈海战。对于战事,他们只是表面上哀叹几句,实则根本不想为后续海军建设出力。
小主,
他们害怕战争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和既得利益,一心只想维持现状,继续过着安逸的生活。更有甚者,暗中与外国势力勾结,妄图谋取更大的私利。
而那些心怀报国之志的官员,则对邓世昌、林永升等将领及众将士的英勇壮举钦佩不已。
他们纷纷上书光绪皇帝,强烈要求大力嘉奖英烈家属,加强海军建设,提升国家海防实力。他们深知,若不如此,大清海疆将永无宁日。
光绪皇帝得知海战结果后,悲愤交加。这位年轻而有抱负的皇帝,看到了国家所面临的危机,决心强硬抗击外敌。
他不顾部分官员的反对,毅然下诏追封在海战中表现卓越的将领谥号,厚赏其家属。
尤其对邓世昌等英勇将领,更是给予高度赞扬。光绪皇帝力排众议,坚决要加大对海军的投入,整顿海防,购买先进战舰,培养优秀海军人才。
他深知,只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保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然而,慈禧太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考虑。
她听闻海战消息,虽也为将士们的牺牲感到一丝惋惜,但更多的是担忧开战会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奢靡的生活。
她害怕得罪外国列强后,自己的权力会受到威胁,奢华的生活也将难以为继。
于是,她暗中施压,试图阻止光绪皇帝对海军的大力整顿,企图通过妥协求和的方式来维持表面的和平。
邓世昌等将领在海战中的英勇表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大清在困境中的前行之路。
而朝廷内部的纷争,却又让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那在大东沟海战中历经炮火洗礼的致远号等战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国家的命运,等待着朝廷做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