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乌江之殇(1 / 2)

荥阳城中,楚汉议和。

汉王见项王主动遣使前来求和,甚感惊奇,再次问计于张良。

张良问道:大王自忖,此时可一举击败项王否?

汉王:虽然强弱易势,尚且不能。

张良:既是不能,则便退步,以待良机可也。此谓养光韬晦之计。

汉王从之,于是同意谈和。经过谈判,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

楚汉由此罢战,择定吉日,便在荥阳城外盟约。项羽将刘邦妻、父送还,引兵东归。

成皋之战,终以汉王取胜告终。

项王东归,众将气闷难平,俱都无言,逶迤东行。时有项王所封美人虞姬随军,见到诸将情状,乃私自劝说项王。

虞姬:以妾观之,那个汉王本是无赖之徒,其后必然背约复反。大王不如暂勿东还,可屯兵于新郑,召集诸将,再与刘邦决战,方保无忧。

项王:用兵之事,非汝妇人知之,卿勿多言。

由是虞姬止言,但心中怏怏不乐。

镜头闪回,叙述虞姬来历。

画外音:关于虞姬,正史从未记载其出生之地、身世来历,惟有民间流传。一说其出生于今江苏省宿迁沭阳县颜集镇,境内有虞姬沟,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姬出生之时有五凤鸣于宅院,异香闻于门庭,秦始皇二十二年丁丑出生,汉王五年己亥去世,葬于彭城。第二种说法,谓虞姬乃是今苏州常熟虞溪村人氏,为吴中望族。常熟别称虞城,境内有虞山,以此为证。

秦灭楚国之后,项羽随叔父逃亡至会稽,后在苏州率领江东子弟起义,此间结识虞姬,便即娶以为妻,常带其出征。

群雄灭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各路王侯,虞姬被封为美人。依照秦制,始皇帝内宫妻妾乃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西楚霸王名位低于皇帝,以“美人”以封虞姬,当是较高名号。自此之后,“虞美人”之名传扬开来。

闪回结束,项王东归。

项王东归彭城之后,因恼恨英布投汉,将自己逼入危困之局,遂立杀英布妻子儿女,夷其三族。项伯继而收编英布所有旧部,归于自己麾下。

镜头闪回,复说英布。

英布乃楚地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故又称黥布。初随项梁起兵,为其帐下五大将之一,作战最为勇敢,万夫莫当。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时,自号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英布因中随何之计,背叛项羽,前来荥阳拜见汉王。

刘邦当时正坐于榻上洗脚,闻说英布到来,当即召见,但仍洗脚如故,并不起身为礼。

英布见状大怒,后悔归汉,便派人复入九江,欲召旧部自立。

使者至于淮南,得知项王杀尽英布家人,项伯且已收编九江王部队。由是收聚故旧,仅率数千人回报。英布闻之,放声大哭,非但痛恨项王,并且怀怨刘邦。

汉王因受张良点拨,自知得罪九江王,急向英布陪罪,又增拨给三万军马,命其收兵前至成皋。汉四年七月,又立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安,统九江、庐江、衡山、豫章诸郡。

英布由此息怒,便与项王决裂,立志依靠汉王,以为家人报仇。

可叹项王,只因出于一时气愤,便将最善战之将推给宿敌刘邦。

西楚霸王帐前本有五大战将,乃是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虞子期。当此之时,龙且死于潍水之战,英布降汉,只余季布、钟离眛及虞子期三将。

楚汉鸿沟划界之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关中。

张良劝道: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楚兵疲弊,粮食已尽,此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释而勿击,实谓养虎遗患。待项王养息已足,大王自料尚能与其并立乎?

刘邦闻而大悟,背上汗出,改颜相谢,听从其计。

汉高祖五年,刘邦派使联络各地诸侯,并传檄韩信、彭越,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东进,追击项羽。十月岁首,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衔尾以战。

项羽大怒:此贼无赖,果如我虞美人之言!

由是回师西向,迎战汉军。因当时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楚军奋勇反击,刘邦由是大败而归,复入陈下,深堑自守。于是唉声叹气,复又问计于军师张良。

汉王:诸侯不从本王之约,韩信、彭越亦皆不肯出兵相助,为之奈何?

张良:前番诸侯追随怀王破秦,皆得裂土分王;今楚兵将破,韩信、彭越等必望有分封之地。因未得其封,故此拥兵自重,不从大王之命,固宜也。

汉王:如此奈何?

张良:不能分茅裂土,事未可知。若应韩、彭二人,与其共分天下,则可片言而立致。主公未若从权,自陈以东至海,尽封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其各自为战,与主公三面夹击,则楚易败,项王可擒也。

小主,

汉王:此言甚善。

于是乃发使者,分至齐、梁,书告韩信、彭越:着二卿并力击楚,以定天下。则楚破,自陈以东至海,封与将军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与相国彭越。

韩信、彭越得书,同时遣使回报,答应即刻进兵攻楚。

刘邦分茅裂土为酬,终于搬动韩、彭二人发兵,但心中颇怒,杀机已经深种于怀。

既得梁、齐两路大军呼应,汉王自谓胜数已定。由是乃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自率本部军马,自陈下向东出击。共集五路大军,对项羽形成合围。

当此之时,项羽因怀愤怒,便将大部兵力用于围困刘邦,楚都彭城再度防守薄弱。

韩信看出便宜,于是并未按照汉王调派,挥师直捣固陵;而是遣兵南下,以灌婴为将,径攻彭城。楚军不备,由是彭城一攻即破。灌婴引兵进占彭城,进而攻下楚地多城。

淮南王英布闻知,也即趁火打劫,遣将进入九江,诱降楚国守将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形势至此,对楚军极为不利,项羽被迫东撤,固陵围解。

刘邦引兵东进,与项羽遇于垓下。

韩信、灌婴、英布等诸路军马皆至,共计三十万众,与楚军形成正面对垒局势。

刘邦大喜,仍拜韩信为大将,令掌全军,以与项王决战。

自韩信叛离项王以来,此是首次与故主正面交锋。

韩信再拜将印,升帐派将,将三十万人马分兵五路。自领齐军以为前部,以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汉王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为合后,待命而进。

楚军此时由西楚霸王项羽亲自统领,共计十万之众。

两军相遇,分别列阵。韩信先率前军与项羽交锋,示之以弱,战之不利,向后退却。

项王对韩信恨之入骨,必欲擒而杀之,衔后而击,紧追不舍。

孔将军、费将军依照韩信事前布置,见项王追来,乃从左右两翼纵兵侧击,并围裹之。楚军三战不利,韩信乘势返军还击。项王攻势大挫,引军退至垓下。

两军休兵歇战期间,韩信向刘邦进献十面埋伏之计,请将项王围而聚歼,一战以定胜负存亡。刘邦大喜,任其安排,自己不加干涉。

与此同时,项羽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安营扎寨,亦做出决一死战态势。楚军皆入壁垒坚守,屡战不胜,被汉军重重包围,终至兵疲食尽。

项王见此,心生悲凉之意,大有英雄末路之感,遂与虞姬在帐中借酒浇愁。

此时楚兵虽然绝粮,但杀马为食,只因项王还在,不敢投降。

韩信因见不能速胜,忽生一计。乃自创一歌,谱为楚声,命令聚集营中所有楚人,于深夜之时,向楚营齐唱。其歌云: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楚营军士闻之,皆都思乡厌战,致随歌声悲哭,军心瓦解。

韩信闻听楚营哭声震天,乃命鸣角擂鼓,挥令全军进攻。

由是楚军大败,十万军队,几被全歼。只有八百江东子弟,环围中军,静立如山。

项羽见此,回想昔日巨鹿大战、横扫秦师、杀入关中、分封诸王,种种情景,齐上心头。乃于帐中置酒,与虞姬共饮,悲情难抑。饮酒至酣,乃举杯吟诗一首。其诗辞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悲唱数遍,泪流数行。左右卫士皆哭,不敢仰视。虞姬执剑而舞,边舞边唱。其辞云: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罢自刎,倒卧于地,就此香销玉殒。项王并不相阻,只抚尸泪下,泣不成声。

事件悬疑:若依史籍,只说项王身边“有美人名虞”,但无虞姬称呼;直到唐朝《括地志》等书刊印,才出现“虞姬”其名。但古来“姬”者,只是美女代称,并非虞姬本名。五代时期长短句大行其道,有词牌以《虞美人》为名,便是典出于虞姬。其所和项王五言诗歌,虽然不曾录入《史记》,但却录于陆贾《楚汉春秋》,应非伪作。

历史真相:《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乃是“霸王别姬”最早典出记载,但二书都未涉及虞姬结局。只以常情揣度,虞姬在乱军之中鲜能活命。若其被俘,则必见于史书。四面楚歌之际,虞姬饮剑帐中,似乎只能是唯一结局。悲情一瞬,非但定格在中国文学字里行间,且永远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成为古典爱情故事之中,最为荡气回肠传奇。

帐内残宴已罢,营外杀声未息。

项王止哭,命葬虞姬于帐后草坡,翻身跨上乌骓宝马,率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趁夜溃围,南出驰走。长戟指处,如同劈波斩浪,当者无不披靡。

战至平明,汉军完胜,诸将打扫战场,不见项王,还报大帅。

韩信怒道:若使项王逃走,复养成气势,则此后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令骑将灌婴,引令五千精骑,向彭城方向追之。其余诸将,征略淮南,追寻项王。生擒以归者,赐万金,封关内侯,献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将闻命,齐都率部而出,分头而追,不敢不尽全力。

项王日夜兼程南逃,终于渡过淮河。回顾从骑,只有百余人众。前至阴陵,迷失道路,见一田父正在执耒而耕,便令部下前往问道。

那田父正是韩信师叔李左车所扮,早已算定项王败后,必经由此路而逃。今见楚将前来问道,便以手中木耒向东一指:左行可通,直达江东。

项王信之,便率众往左急驰。行犹未远,便失陷于大泽之中,遍寻四周无路。

问路将官忽然惊悟,对项王说道:末将该死!

项王:怎地?

楚将:末将曾在赵国,作战经年。回思适才指路田父,实乃广武君李左车也!

项王:彼祖李牧,乃是秦以离间计使赵王杀之,赵国亦为秦国灭之。我灭秦复赵,又被韩信亡之。其大仇本是韩信,今何助彼,以陷我耶!

众人闻此,皆都恨恨不已,咬牙切齿。在大泽中又转半日,不得出路。

那员楚将忽又心中一动,指其泽中草木:大王请看,此泽中树木,皆分阴阳。枝叶稀疏一侧向阴,乃是西方;稠密者向阳,则必是东方也。

项王信以为然,乃顺其指引方向而行,终于驰出大泽,复上大路。日落时分,引兵逃至东城,回顾身后,部众皆散,相从者只有二十八骑。

因在大泽中耽误整日,只听蹄声动地,汉骑追至城下,三面围定,有数千人之众。项王三日夜人不得睡,马不得息,又人马尽不得食,自度不得脱困,面对追兵,长叹一声。

汉将赤泉侯大叫:势已至此,项王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项王:鼠辈!若要西楚霸王投降,除非日出西方!

于是回顾二十八骑:我随叔父起兵,至今八岁,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当决死,愿快战三胜,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乃知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部从闻罢,目眦皆裂,齐声呼道:愿随大王骥尾!

西楚霸王仰天长啸,乃分十八骑以为四队,立于高阜,面向四方。

汉军渐至高阜之下,围之数重。

项王顾谓从骑,大声喝道:且看我为公等,取彼上将首级。公等不必力战,只需四面骑驰而下,分投此山东面,分为三处驻扎,待某去去就来。

十八骑闻此,齐声应诺。于是项王只引左右二骑,大呼驰下。汉军如同劈波斩浪,尽皆披靡,无一敢撄项王戟锋者。

项王深入阵中,大喝一声,将为首汉将一戟刺穿,就马上拔剑,枭其首级,悬于马项之下驰出。汉军阵势纷乱,山上十六骑楚将分为三路驰下,奔向东面,分驻三个山坡。

赤泉侯恃勇来追,项王回头瞋目叱之,声如巨雷。赤泉侯人马俱惊,扭身而逃,部众辟易数里,不能止步。项王乃引左右二骑往东,与其中一处部骑相会。

汉军见楚骑分驻三坡,不知项王所在,分兵三路,复将三处山头围之。

项王率八骑突驰下山,复入汉军重围,力斩都尉,又杀数十名骑将,透围而出。纵马上至高坡,回首看时,见八名部从,只折损两骑。

汉将见此,无不气为之沮。项王立马高坡,便问部从:公等以为何如?

众部骑下马,伏地拜道:大王真神人也,天必佑之。

项王仰天长啸,复聚十六名骑士,相随下山,杀出重围,向东缓缓而走。

围追汉军虽众,首将及都尉皆都死于项王戟下,因此只在后远远跟随,不敢紧追。

项籍不理追军在后,来至乌江渡口,命令从骑:觅船过江!

正在此时,自芦苇丛中摇出一条木船。船上艄翁扬声高叫:来者可是西楚霸王?

项羽:正是项某。你是何人?

艄翁:我乃乌江亭长,在此三日三夜,备船以待大王。

项王:你既在此相待三日,是知我必然败亡耶!

艄翁:大王百战百胜,惟此一败,何必气沮?我奉江东父老之托,在此相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