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秋木悲歌。
北齐后主闻报南方兵败,此时兰陵王高长恭已死,国中再无良将,乃使南梁降将、原湘州刺史王琳引军赴寿阳召兴,以抵抗吴明彻。
王琳大军未至,陈将黄法氍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郡守望风请降。王琳闻秦州与合肥俱失,不敢前进,遂引军而回,固守寿阳城。
吴明彻乃率得胜之军,将王琳围在寿阳。因久攻不下,便在淝水筑堰灌城。
城里军民皆得水肿腹泻,病死十之六七。而此时齐将皮景和带十万大军屯在寿阳三十里外,居然袖手旁观,不采取任何救援行动。
王琳从七月守到十月,粮尽城陷,终被吴明彻俘虏,刺史卢潜一道被擒。
皮景和见势不利,飞速北逃,将驼马辎重全部留给陈军。
无愁天子高纬闻报寿阳已失,终于面露愁色。左右宠臣却是伶俐,温言劝道:即齐国尽失黄河南岸,陛下亦可作龟兹国主,何劳圣虑耶!
高纬闻奏,乃转愁为喜。
王琳被押到陈军军营,一路百姓号泣跟随。吴明彻军中将士亦多为王琳部下,皆流泪为故主请命,争相送以酒食。
吴明彻本欲将王琳槛送建康,闻而大惧,恐有人在半路上劫了囚车,遂派人追上槛送队伍,将王琳斩杀在寿阳东二十里处。
消息传开,江淮军民哭声震天,便是田夫野老,莫不为之流泣,如丧考妣。有乡野老者并赍酒肉,至王琳身死之处祭奠,将浸血之土收集而去。
王僧辩长子王顗当初随王琳一同降齐,留于邺城,闻王琳已死,于是出至郡城南门,登上高冢号哭,痛哭以至气绝身亡。
王琳被传首建康,高悬市中,故吏朱玚上书朝廷,要求埋葬王琳首级。吴明彻亦屡次梦见王琳向其求取首级,亦为奏请。
陈帝准奏,于是王琳尸首合一,被埋在寿阳附近八公山侧。下葬之时,上千士民参加葬礼,传为异事。其后扬州茅知胜等五人悄悄挖出王琳灵柩,秘密送到邺城,齐主再次举行隆重葬礼,追赠忠武王。一代绝世偶像,自此归于黄土。
吴明彻大败齐军,擒杀名将王琳,光复淮泗之地,由此威震天下。
宣帝复使谒者萧淳风前往寿阳,在城南设坛册封吴明彻,二十万将士列旗击鼓,操戈披甲,无不欢呼雀跃。
太建九年十月,北周闻说北齐败于南陈,趁机出兵,东伐北齐。
陈宣帝闻报,欲乘机争夺淮北,遂诏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并使其长子戎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吴惠觉兼理州中事务。
吴明彻奉命挥师北进,执如破竹,率部抵达吕梁(今徐州东南,非山西吕梁也),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
与此同时,北周大军攻破邺城,北齐灭亡。自高洋建国,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武帝既灭北齐,便派大将宇文忻前来徐州,争夺吕梁,两军对垒,展开激战。
吴明彻擂鼓邀战,先锋大将萧摩诃不请将令,径率亲兵十二骑冲入敌阵,铊击棍打,直入中军,夺下周军大旗,斩将十余人而归。
北周军无不大骇,兵退十里下寨,宇文忻坚守不出。三日后,周武帝又派大将王轨前来,在吕梁下游结成连营水栅,断绝陈军归路。
探马报进南陈大营,萧摩诃对大帅吴明彻道:王轨封锁下游,必要在两岸筑城。今趁其筑城未就,末将愿率轻骑袭之,其必不敢抵抗。若等其城筑成,则我皆为其虏也。
吴明彻忌其功高,不悦道:拔旗陷阵,将军之事;深谋远虑乃老夫之事,休要多言。
萧摩诃闻言变色,悻悻告退。不到十日,周军果然在泗水两岸筑城已就,切断南陈军水路;其后周军乘灭北齐之威,援兵不断到来。
萧摩诃眼见己军已陷入重围,又进大帐来见吴明彻,流涕请求:大帅!今求战不能,请将军速率步兵先走,末将断后,必保将军平安回京,尚可保前番胜绩,且元气不损。
吴明彻此时后悔无及,怆然答道:贤弟所言是也。但我奉命出征,今被敌困逼,怎能弃军而逃?况我军多为步卒,我为主帅,须亲自殿后。贤弟可率马军,为我先锋可也。
萧摩诃不知主帅已准备死战就义,本意是让自己逃生,于是挑选八十精骑,趁夜率先突围,天亮时到达淮南。
吴明彻率步卒陷于周军重围,走投无路,彻底大败,与将士三万人均被俘。吴明彻被押送长安,见周武帝宇文邕,威武不屈。
周武帝早闻其大名,意欲劝降,吴明彻固执不从,不久忧愤死于长安,年六十七岁。
陈宣帝乃征召萧摩诃还京,任命为右卫将军。
字幕:西元五七八年,北周建德七年。
周武帝宇文邕再下诏令放免奴婢,诏称故豆卢宁征江南武陵、南平等郡,所有民庶被虏为奴婢者,悉依去年十一月令同江陵民一并放免。
三月,北周改元为宣政元年,派兵讨伐突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月二十一日,南陈平北将军樊毅遣军渡过淮北,于清口筑城。二十五日,北周复至,陈军复弃清口城渡淮南还,淮北失守。
周宣政元年四月,突厥入寇幽州,武帝率诸军分兵五路讨伐突厥,至云阳宫生病,诏停北伐。六月,周武帝病死,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改次年为大成元年。
宇文赟即位之后沉湎酒色,五位皇后并立,又大肆装饰宫殿,滥施刑罚,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杀害皇叔齐王宇文宪。北周国势衰弱,南陈得以苟存。
次年二月,宇文赟懒于朝政,将帝位传给七岁太子宇文衍,改元大象,史称周静帝。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为天元皇后,住处称为天台,对臣下自称为天。
九月,周静帝使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领总管宇文亮、梁士彦等将,攻略陈国淮南。
韦孝宽奉旨,分遣杞公宇文亮自安陆攻黄城,郕公梁士彦攻广陵,自率军攻打寿阳。
陈宣帝命南兖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军事,抗击周军。
韦孝宽攻克寿阳,宇文亮攻克黄城,梁士彦攻克广陵,继取霍州。陈军难以抵挡,遂将南、北兖、晋三州以及盱眙、山阳、平阳等九郡民众,尽数徙往江南。
周军乘势攻下谯州、北徐州,至此长江以北皆入于周。
大象二年三月,周军伐陈大胜,回师长安。行军总管宇文亮密谓长史杜士峻:主上淫纵滋甚,社稷将危。孤既忝宗枝,不忍坐见倾覆。今我军权在手,公谓如何?
杜士峻:今若袭郧国公而并其众,推公从父为主,鼓行而前,谁敢不从?
宇文亮大喜从之,遂趁夜率领数百骑,袭击韦孝宽大营。不料未近营门,左右两侧伏兵大起,将宇文亮及其从骑全部斩杀,并无一个漏网。
原来在此之前,早有宇文亮部将茹宽预偷入大营,将宇文亮之谋密告韦孝宽。
大象二年五月,天元皇帝宇文赟由于纵欲过度,嬉游无度,至于病危。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因见静帝幼弱,于是伪造诏书,托孤于随国公杨坚,使其辅佐朝政。
二十四日,宇文赟在天德殿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
左丞相杨坚因上柱国尉迟迥位高望着,便以会葬宣帝为名,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城取代尉迟迥。
尉迟迥无故被夺封镇,便以反对随国公为名,起兵称叛。
周静帝诏令出动关中军队,命韦孝宽为帅东伐,驻军河阳。尉迟迥命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以兵败之,又进驻怀县永城桥东南。
怀县地处要塞,城墙坚固,诸将请求攻占。
韦孝宽却道:此城虽小而坚,若不能下,必弱我军威。不如先败其主力,则此小城之军又有何作为?
于是舍弃永桥小城不理,竟带大军驻扎武陟。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适值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
八月十七日,静帝使监军高颎前来督战。韦孝宽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
尉迟惇令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则命士卒在上游构筑工事,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之土墩,名曰“土狗”,以阻火筏近桥。
尉迟惇挥军稍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韦孝宽却乘机擂鼓齐进,全军渡毕。高颎在对岸监战,当即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
官军于是奋力猛攻,大败叛军,尉迟惇快马逃归邺城。韦孝宽率部下六名行军总管,乘胜追击尉迟惇溃军,迅速迫近相州。
尉迟迥遂以精兵三千,埋伏于相州南野马岗,被行军总管宇文忻率五百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击败,韦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
尉迟迥乃集中全部兵力十三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另有从侄青州总管尉迟勤来援,先头部队三千精骑先达,五万主力尚在途中。
韦孝宽闻之,不待其援军悉至,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披甲上阵,部属均拼死力战,韦孝宽进攻受挫,被迫撤退。
当时行军总管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出城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命令军士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忽被射杀,纷纷逃避,喊声震天。
宇文忻令三军趁机扬声传呼:贼兵败矣!
韦孝宽军于是士气复又大振,乘乱进击。尉迟迥军大败,率余部退入城中,韦孝宽乘势挥军围攻。长史李询、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而入,尉迟迥被迫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
至此,尉迟迥举兵六十八天,即告失败。怀县永桥镇小城果然陷落,城中士兵全部在游豫园被活埋,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韦孝宽振师回京,次月去世,年七十二岁。赠太傅、雍州牧,谥号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字幕:随国公杨坚,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小字为那罗延,杨忠之子。
齐王宇文宪曾向武帝宇文邕进言: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
来和欲留后路,谎称道:杨坚忠心可靠,若陛下使之为将带兵攻陈,则无不下者。
宇文邕放心不下,又暗使相士赵昭偷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友善,回报武帝:陛下休要多虑,杨坚相貌极其平常,无大富贵可言,至多不过官至大将军而已。
内史王轨劝谏道:杨坚貌有反相,不可不除。
宇文邕不悦道:果若天命如此,又何能解焉!
最终不杀杨坚。
宣帝宇文赟即位,立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后,杨坚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赟对杨坚疑心更大,曾直言不讳对杨皇后说道:我定要灭你全家!
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道:若杨坚有无礼声色,当即杀之!
后召杨坚入宫,议论政事。杨坚心中早有准备,不论宇文赟如何相激,皆神色自若,致宣帝无机可乘,遂罢杀心。
杨坚退而大惧,便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转奏宣帝,令自己离京出藩。此奏正合宇文赟心意,当即任命杨坚为亳州总管,使其带兵离京,南下平陈。
杨坚离京南下亳州,族弟杨素知杨坚甚得众心,遂主动投附,深自结纳。杨坚也知杨素之才,非常器重,便奏拜杨素为大将军,攻杀尉迟迥同党荥州刺史宇文胄。
杨素由此改任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户;弟杨岳被封为临贞公。
周静帝宇文衍改名宇文阐,纳内史上大夫郑译及小御正刘昉奏请,命国丈杨坚为丞相,统领文武百官。杨坚至此以外戚身份控制北周朝政,开始篡夺帝位计划。
乃矫诏诱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回到长安,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一并诛杀。
大象二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
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承继大位。便以随为国号,但因“随”字为走部,恐国祚走失不永,遂造新字,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北周就此灭亡,共历五帝,国祚二十四年。
北周之亡,亦标志北朝时期终结。自北魏初建至北周覆亡,北朝共统治中国北方长达一百九十五年,至此退出历史舞台,归结于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