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李鸿章的“名片”(2 / 2)

沈世杰凑过去,看了眼,微微皱眉:“许昌?不认识,而且,这字写得也有点丑,比我好一点点而已。”

说到这,他其实已经觉得,这封信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一来,它不是什么名人的书信;二来,它的书法也不行;三来,上面记录的内容也不是什么惊天大事,而是正常的问候等。

如果字写得好,还能当书法作品处理,起码有人会要。

但你这,属于“三无产品”呀!

讲真,这种东西,送给他都不要,怎么就会被楚哥看上的?有点搞不懂。

“所以,不值钱是吗?”李斐小声地问道。

楚健看走眼,他还是第一次见。

然而,楚健从信封又抽出一样东西,类似卡片。

“嗯?拜帖?”沈世杰顿时一惊。

所谓“拜帖”,是为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是古代官员之间交际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因而又称为“名刺”。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到了清朝,只要是生员以上者,就可以使用红色拜帖,以至于普通的读书人也都普遍使用起红色的名帖。

“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到了民国,拜帖逐渐变小,也由红色变成了白色,上面只写姓名、职务、籍贯等最基本信息,类似于现在的名片,很少再写客套话了。

“清末的拜帖。”沈世杰嘀咕。

“你怎么知道是清末的?”

沈世杰白了一眼李斐:“右下角那儿,不是标准了时间吗?你瞎呀?”

李斐定眼一看,还真是,老脸一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咳咳!这拜帖也是收藏品?值钱吗?”

他算是明白了,几乎所有历史遗留物品,都可以收藏,看收藏的人多不多而已。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这也叫名刺,和现在的名片有点类似。现代的名片都有价值,古代的自然也有收藏价值。”楚健说道。

以前有个故事,叫“遍谈百刺”。

说三国时,魏国大将夏侯渊有个儿子,是个神童,叫夏侯荣。日诵千言,过目辄识,七岁能诗文。皇帝曹丕听说后召见他,宾客有上百人,人各一刺,上书爵里姓名。荣一过目,与之接谈,不谬一人。

故事中说的\"刺\"就是\"名刺\"。

到了东汉,\"谒\"之名称被\"刺\"所取代,材质仍为竹木之类。有人还在\"刺\"上添加了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上峰之用,名曰\"爵里刺\"。

“而且,这是李鸿章的名刺,你说有没有价值吧!”

李斐顿时瞪大眼睛。

李鸿章的?

虽然李鸿章被后世诟病,因为签下很多不平等条约,名声烂大街,但人家是实打实的清末大名人呀!

李斐忽然想起,李鸿章好像来过美国的吧?

难道,是那时候留下的?

他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

“这拜帖应该值十万以上。”沈世杰估算道。

毕竟这含金量有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