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4月12日,在长安车站下车的朱铭轩开始了今年第6次下基层的调研。
刚下车到车站休息厅的朱铭轩就看到了几幅宣传海报和画册,这是各d派为了拉选票而投放的广告,休息大厅里面的百姓坐在椅子上讨论着国家大事。
朱铭轩带着众人低调的离开了长安车站,这次调研的目的地也是根据陕甘地区政府提供的报表而选择的。
在看了一眼报表后,朱铭轩决定去看看长安新城县,这是个新兴的县区,当地政府相应朝廷的政策给人给钱将农村手工社转型成了一批乡镇企业。
这次朱铭轩就是要看看底下的官员是否好好的执行了朝廷的命令,别整天给他弄一些虚的样子工程。
“长安的市长许鸿是个青年人,年纪不大只有35岁,曾经就读于上沪财经大学,经过基层选举上来的,应该是个敢打敢闯的实干派!”
杨子卿将整理好的官员信息递给了坐在汽车后排的朱铭轩。
“35岁?就凭35岁能从基层脱颖而出已经很厉害了!”
“朕记得长安飞机制造集团当初没有钱就是他去银行担保贷款的,一些商会的投资也是他拉来的!”
“这个新城县依托于北疆省的棉花搞了个集体纺织厂,听说是现在新城县最大的乡镇企业,朕先看看这个示范企业效果到底怎么样。”
“我们的官员不能只在当选的时候选择为百姓办事,他们在当选后也得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
“朕感觉文官们下基层的时间还是太短,一年365天除了休息的157天以外,剩下的208天也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要想制定的政策符合底层,那就得在底层调研至少50天。”
“子卿你去起草一份提倡文官下乡的草案交给内阁审理,我们的官员绝对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得多听听百姓的心声。”
“要是各个派系的官员们都好好的爱护自己辖区的百姓,那选举还用大费周折的宣传吗?真正爱民的官员百姓急着给他投票让他留下来接着干!”
朱铭轩一边扫视着官员花名册、履历表,一边给自己的秘书长杨子卿叮嘱道。
“嗯,今天晚上我就起草一份倡议书用电报传输的方式递交给内阁!”
杨子卿在手账本上记下了朱铭轩的话,回去他就得把朱铭轩的话写成文章发表在朝廷内部的报纸上。
很快4辆汽车就悄无声息的开到了新城县胜利村外侧,当地的官员很清楚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胜利村已经有一条直通县城的两车道柏油路。
在这条柏油路上时不时的就有拉着棉花的卡车向村子外侧的新城第四纺织厂内开去。
驻足在路边的朱铭轩掐着表数了数每30分钟就有5辆拉着棉花的大卡车往场子里开去,并且场子里也会开出来5辆拉着衣服的运货卡车。
“这纺织厂的开设资本是多少钱?”
“这纺织厂有多少工人?”
朱铭轩看着忙碌的厂区询问道。
“当地政府上报的是30万,是两个村的村民集资加贷款搞的!”
“工人在册的是879人,拥有女工543人!”
杨子卿给朱铭轩说了个数据。
“女工543人?占比还不少,现在我们大明帝国的女性也是能参加劳动建设了!”
“广大妇女的权益也是得到了保障,我们的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朱铭轩也在稳步推进解放妇女的工作,一个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男人,也需要女人。
当然这里提升妇女地位:不是为了培养女权,而是释放更多的生产力。
现在广大妇女们广泛的参与到了帝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场景在大明帝国上演。
这些女工不仅有开拖拉机的,也有和男人们到矿场开采矿石的,没有养尊处优的妇女。
“进去看看!”
朱铭轩大步向前带领着众人往纺织厂内走去。
看守纺织厂的门卫在看到朱铭轩等人后先是扫视了一眼。
看着众人的打扮很像是商人,于是门卫就以为朱铭轩等人是来商谈购买衣服的商人。
“先生们!请问你们是来洽谈业务的吗?有没有提前联系我们的厂长?”
门卫于亮走出门岗亭拿着登记表询问道。
“我们是来自南方的客商,听说你们这里纺织的衣服质量好,款式新,我们就刚好来看看。”
“能不能让你们的负责人给我们带带路,到这厂子里面看看你们的商品?”
杨子卿笑着指了指随行的十几人,并自称是来自南方的商人。
“南方的客商?快来快来,我这就给厂长联系一下。”
“你们请等待一会!”
门卫于亮一听是南方客商眼睛都亮了,南方客商可是大明帝国最富裕的一批商人,他们厂子的大客户也都是南方商人。
这些南方客商一笔订单就价值1万多块钱,面对“贵人”他们自然不能怠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喂,厂长办公室吗?赶紧让周厂长出来,有一群南方客商要看看我们纺织厂的商品。”
在门卫亭的于亮手里抓住电话兴奋的说道。
“哦,好好好,我这就给厂长汇报一下!”
接电话的助理连忙应道,作为一家乡镇企业,他们纺织厂没有多少钱用来打广告和推广,基本上都是靠着政府渠道或者合作商的口口相传。
因此他们不会忽视每一个潜在的客户。
“厂长!我们来生意了,十多名南方商人要来采购!”
“啊?人在哪里?我现在就去迎接!”